关灯
护眼
    落日红火。

    御书房内,皇帝看着书案上的一叠厚厚的纸张,意味不明。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皇帝一首一首念下来,也是心神振奋。今日在隆中阁发生的一切,自然已经有人及时禀告给他。

    良久,皇帝才收回目光,看向下首的几人,“朕竟不知,我大楚有如此俊才。”

    “臣弟也未曾听说过。”萧烨含笑解释,“可能真如谢六小姐所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不过甚少为人所道。”想起那丫头,他心底升起一股异样的感觉,甚至隐隐有一丝期待,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她。

    “谢家那丫头以一对四,羞得蒋博远等人无地自容。”说话的正是翰林院院长,李甫章。

    内阁学士丁道远也笑道:“今日过后,恐怕世人只叹王勃与苏东坡,而少提江毓。只知李白杜甫,而不知吕方思。”

    皇帝哈哈一笑,显然心情颇好。这四人可都是姜国的文坛大家,学识渊博之辈,败在一个小丫头的手里,实在令人意外,完了还被这小丫头给教育了一番。姜国所谓的那些传世名篇,也败给了楚国不世出的才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当如是!”皇帝心下大赞,转头吩咐德公公道:“去朕的私库里取些新奇点的玩意赏给那丫头。”这丫头赢了比赛不说,还帮他要了宣州一年半的税收,他也不能太过小气才是。

    皇帝又想起一件事,吏部尚书年岁大了,也要致仕了,上个月已经递交了辞呈,谢伯礼这个侍郎也该往上升一升了。

    思及此,皇帝又看向李甫章,“谢家二公子如今也在翰林院?”

    “回陛下,正是。”

    皇帝没再多说什么,不过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李甫章虽然一直在翰林院当他的老学究,编修史书典籍,不掺和朝堂上的纷争,却也不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看来以后要多指点提携谢琰,更何况,这孩子确实不错。

    想到这里,他还真有点羡慕谢伯礼了,养了一双好儿女。

    对于皇宫里发生的小插曲以及皇帝的决定,陆骁骁当然不知晓。一回府,就被父母亲和兄弟姐妹们围着,说了好半天的话,还好有谢梓璇和谢琰帮忙打圆场,她本人也惯会“装模作样”,总算应付过去了。

    她决定从明天开始就装病。

    暮色四合。

    海月楼。

    三楼只有聚月阁与辉月阁两间雅间,平日并不招待客人。青墨等人守在三楼楼梯口左右两端,防止有人不小心闯入。

    青砚看了眼辉月阁,心里暗哂,如今聚月阁也只有谢六小姐能进得去。

    辉月阁内,黄闪闪与顾谨之相对而坐。

    “你想问什么就问吧。”黄闪闪斜靠在椅背上,“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顾谨之脸上平静无波,“没什么好问的,你愿意告知我什么,我听着便是。”

    嘿!这让她还真不知道怎么起话头。

    沉吟半晌,黄闪闪直接问道:“你就不怕她真是从哪里来的孤魂野鬼或者山野精怪?”

    顾谨之神色未动,“那又如何?”其实他不是没有这般想过,不过就如他所说的,那又如何?既已认定,何必自寻烦恼?

    “如若她终有魂飞魄散的那一天呢?”黄闪闪直视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顾谨之的心猝不及防地紧抽了一下,抬眸看向面前的“中年男子”,说出的话有如千斤之重:“上穷碧落下黄泉。”

    “看来骁骁她没有喜欢错人。”黄闪闪微微一笑,看着面前朗月清风般的人物心生赞赏,“其实在我来的那天,她就跟我说过,如果你问起来,我不必隐瞒,如实相告便是。如果你没有问,我也可以主动告知。”

    顾谨之未出声,想起心里的人儿,她这样全心的信任他,想到这里,他心里柔情更甚。

    黄闪闪看他一眼,沉声道:“你知道穿越时空吗?”

    月上中天。

    屋内的烛火早已经熄灭,陆骁骁躺在床上,将胳膊垫在脑后,在黑暗中睁着双眼,并无睡意。

    闪闪大概已经告诉他了吧?有些话不是她本人不愿意说,而是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