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月落星沉,天光微曦。

    幽静的晨光自木窗内照入玲珑精致的宫室,不同于秦国宫殿的庄重大气,韩国的王宫更偏向于精致典雅,到也别有风格。

    就在几日前,秦王就已经命令画工将韩国王宫画下来,以便于在日后咸阳以北的平原上原样重修。

    殿门被推开,一列侍女手捧着铜壶毛巾等物品走进来,服饰秦王洗漱和穿上黑色王袍。

    洗漱完毕以后,秦王并没有像往日一样接见臣子和处理政务,而是独自一人坐在榻边沉思,双腿随意向前伸展。

    自从有一次与姬明夷一同吃晚膳时放飞自我过以后,嬴政就再也没法像以前一样坚持跪坐了。

    正拿着早饭走进来的赵高遥遥看见秦王低头后冷漠淡然的侧脸,就明了秦王此刻正在思考一些问题,并不需要人打扰。

    赵高立刻向身后走来的宦官婢女做了一个停止退出的动作,然后无声地立在远侧等待吩咐。

    在推断秦王心思这点上,没有人比赵高更出色。

    从那夜姬明夷扔的炸弹中回过神来,嬴政就开始反反复复在夜中思索她所说的前世之事,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更多真相。

    虽然从头到尾,姬明夷都没有说出任何一个人名字,但他当初在沙丘时,随身服侍的宦官和重臣本就寥寥无几,有能力有胆子有地位做这种矫诏篡位、另立新主之事,又和扶苏政见不合,非得将他处死的大臣……九成九是李斯和赵高了!

    至于那个新任秦王是谁?

    做这种篡位之事,最重要的就是尽快确定大局。

    因此他在沙丘去世以后,李斯和赵高应当不会浪费时间再回到咸阳,找出一位公子推上当王位,而是就近选择!

    可能是胡亥,但李斯还有好几个女儿嫁给了公子,也有可能是这些公子……

    还是需要再仔细斟酌。

    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嬴政松开了不知何时已经蹙紧的眉头,向不远处站立的赵高投去冷冷一瞥。

    见到秦王不满目光,赵高心头一惊,飞快思索起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思考究竟是何处引到了陛下不快。

    与此同时,在宫殿的另一端,明夷同样在思考将来。

    把早已在脑海中滚瓜烂熟的秦始皇本纪又回忆了两遍,明夷提取出几句话——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篸、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篸、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有了秦始皇重生这个大变数在,《史记》上的记载随时都有可能改变,只能作为对未来的参考了。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不会改变。

    天灾**,**或许可以改变,但地震干旱之类的天灾只会如约而至。

    岁大饥,天下疫!

    也就是说,抛去那些已经未必会发生的战役和人质交换,明年和后年,秦国会接连发生两年饥荒,会有蝗虫遮天蔽日的从东方来啃食粮食,导致人饿死的同时又间接引发了牵连整个秦国的瘟疫。

    秦王甚至不得不带头买官卖爵,规定了百姓奉献一千石粮食就封赏一级爵位。

    如果秦国是这种情况,庶民百姓间肯定会动乱纷纷,那么还是按照嬴政的意思,在咸阳宫中呆着会比较平静安稳。

    唯一的顾虑就是华阳太后。

    明夷和嬴政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已经是十足十的暧昧不清了。

    服饰的宦官婢女都已经把她当成了还没有封号的后宫妃嫔来看,因此安排的住处,也总是在秦王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