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幻夕开了一辆六座的观光车回到影楼,眼镜等人已经穿戴整齐。

    只见眼镜带着一个黑色皮革的雷锋帽,额头上绣着一个醒目的红五星。脸上带着一副黑口罩,看起来好像特工一样,甚至专门换了一身黑色皮衣,换上了黑色的军警靴,再带上一副皮革的黑手套。

    幻夕讶然道:“你这是要闹哪样!”

    眼镜瓮声瓮气的回道:“防寒!”

    三个妹子也披上了大披风,带上帽子,带着毛线编织的手套,把披风紧紧的裹在身上。乐乐依然穿着那身羊皮袄,裹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比谁都暖和。

    几个人欺欺哄哄的上了车,幻夕发动车子就开始后退。眼镜不解的问道:“额,不是去西边吗?你后退干嘛。”

    “接玲玲去。”

    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交汇处是一个丁字路口,幻夕的车刚刚退到这个位置就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喊道:“二哥,等等我。”

    玲玲穿了一件毛茸茸的棉袄,戴着一顶有两个护耳的毛茸茸的帽子,一副用毛线连起来的毛手套。她一溜小跑,可能是因为手套用毛线连着的缘故跑的有点别扭。到了近前呲溜一下窜进了车后面的座位。嘻嘻笑着跟大伙打招呼。

    “好了吧,走了啊!”

    “走吧。”

    大家捂得严严实实,连话音都有点变味了,幻夕也没听出这是谁回的话。反正不是眼镜就是乐乐。

    幻夕发动车子这才朝前行去。

    这一大片野地是专门种白菜的区域,开春先种土豆,收了土豆就种白菜。这会儿大冬天的地里便算是荒野状态了。

    幻夕遥遥望了一阵儿。这时节远方的树木稀松稀松的,挡不住那些房舍。

    雾色蒙蒙,头上阳光也不甚强,但给人感觉起来并没有加深了寒冷。冷气铺面而来更多的是一种舒爽。

    相机的景深应该是够不到远处的房舍,再加上背景虚化,雾气更是增添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真是天作之合啊。大家快下来,一会儿老眼儿起来雾气散了就不美了。”

    大家都在影楼里干了好多年了,就算不是摄影来的对这样的天气自然也是大为感叹。乐乐虽然不懂,反正就是跟着学样儿就好了。

    “谁先拍。”眼镜已经准备好了相机,瓮声瓮气的说道。

    幻夕安排道:“小乐,你和小蓝先拍。”

    “好嘞。”

    乐乐迫不及待的拉上小蓝,交头接耳的似乎是在问小蓝怎么摆姿势。

    轩雨掀开披风,把琵琶取了出来,“小蓝,用道具吗!”

    小蓝连连点头,乐乐很有眼力价儿的跑过来拿琵琶。

    这琵琶虽然是个道具却也是货真价实的琵琶,虽然比不上人家那些专业的但谈个曲子也不再话下,只不过影楼没人会弹罢了。

    小蓝学着电视里昭君的样子怀抱琵琶站在雪地里,乐乐在旁边干站着也不知道怎么摆。

    还得说幻夕,当下就给导演上了:“小蓝你就做一个弹琵琶的姿势,情感就是在和故乡告别。小乐你向后退几步,是在等候的情感,然后非常深情的望着小蓝。”

    小蓝把琵琶抱在怀里,她有美术上的专业理论,对古典美女的各种姿势造型了然于胸。

    虽然大多数仕女弹琴都是坐着,但有些琵琶舞那肯定是站着的,因此古典画像上对于仕女抱琵琶的样子并不少见。

    小蓝非常流畅的就摆好了这个造型。但她毕竟不是演员,脸上和眼神无法流露出那种真实的思乡的情感。

    当然,这个镜头的昭君或许还来不及思乡呢,毕竟还没走,但惜别之情肯定是有的,哪怕历史里的昭君当时并没有惜别之情,但演员表演出来肯定是需要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真的拍电视剧,因此对于表情上一些细节就马虎过去了,主要是造型到位就行。

    乐乐往后退了两步,幻夕看着有点近就交待道:“太近了,再往后,然后稍微的向左侧一点,就是南边。”

    乐乐依言斜着身子退了几步,幻夕感觉差不多了,又交代了一句:“乐乐你不用看镜头啊,你就看着小蓝,眼神要深情。”

    乐乐对小蓝那是真心的稀罕,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情感那都是真实自然的,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表演。在场景的映衬下,乐乐的这种情感便又加深了三分,幻夕看了大为满意。

    “好了。拍吧。”

    当然,造型拍好了还得看摄影师的拿捏。如何敲到好处是很有讲究的,往往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眨眼的瞬间就能改变一副作品的等级。

    咔的一声,照片拍了下来。眼镜以他的角度换了几个方位又拍了几张。

    “好了,还拍别的造型吗。”

    幻夕道:“别拍别的了,抓紧时间,老眼儿马上就上来了。乐乐你回来把衣服换给我。”

    俩人换了衣服,幻夕穿上羊皮袄,把自己身上的羽绒服还给了乐乐。

    “媳妇儿走,咱俩拍去。”

    小蓝过来把琵琶给了轩雨。幻夕帮她接了,拉着轩雨到了野地里,走的是乐乐和小蓝的脚印。

    “媳妇儿你坐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