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阮家姥姥拉着男孩让他问安,莫宝儿一听那个名字不由笑喷,三毛,这名字可真大名鼎鼎了。

    还别说,这男孩有那么点漫画里苦命三毛的外貌,不过头顶毛挺多,断不止三根。

    三毛低着头,磨磨唧唧跪下来,用轻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喊了声:“夫人好!”

    楚氏将因为呵呵笑而乱动身子的宝儿抱正些,才问老人家:“这个是家里的三孙子么?”

    “回奶奶话,正是,按奶奶吩咐,也就是这个孩子年岁上符合,带来给您看看。”

    楚氏嗯了声,对那个孩子道:“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姥姥扯了半天三毛的衣角,三毛就是一脸倔劲死活不吭气,最后老太太火大了一巴掌拍在小家伙脑袋上笑骂了句:“这犟头倔脑的小佬,奈么那么不懂事,昨儿个阿嬢说的话你都听那儿去了?还不给姑奶奶磕头来?”

    三毛这才不情不愿的上来一步,磕个头又抬起头来,莫宝儿看着又是一阵摇头晃脑咯咯笑,你还别说,虽然没有那个三毛一样的大鼻头,铜铃眼,但是这娃也真是黑了点。

    套句赵丽蓉奶奶经典台词的话说,就是那句:“黑,真是黑啊!”

    这么一张黑乎乎的脸上,五官一时看不仔细,倒是衬得那双乌黑瞳仁的眼白发光的白,透出点倔强的味道。

    尤其是看过来的眼神,莫宝儿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疑,貌似很有点不高兴,尤其是看到她在那里蹦跶,更是抿住了薄唇不吭气。

    阮家姥姥眼看着楚氏怀里抱着的奶娃娃,那可真是她一辈子没见过的,比那县城里买来的抱着鱼的喜庆娃娃泥人都要粉嫩水灵的多,一身金掐丝碎花织锦短襦,小脖子上系了个大红如意的肚兜,水绿的绸袴,一大圈垂五彩络子八宝璎珞挂在脖子上,肉嘟嘟的小拳头小脚随着满眼的笑哗啦啦的动,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哟,这可是姑奶奶您的小囡?长得老难看呢!”乡下人的习惯,不可以赞美孩子好看,要反着说,越好越要说丑。

    楚氏知道这习俗,也不在意,笑了下。

    说起这个阮家姥姥和她的缘分,那还要从她未出阁那会子说起。

    阮家姥姥和她的丈夫阮固原是楚家嫡系宗族在江南几百个佃户之一,是临安东郊外楚家村山庄的一户庄家,楚家自五十多年前避战祸自北面南下举族搬迁自江南,陆陆续续拥有苏,明,常,越一带千万倾土地,这一家也就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楚氏父亲带着刚及笄的楚氏来给到山庄消暑的楚家老太太拜寿,老祖宗挺喜欢这个伶俐讨喜的丫头,让人带着她到处转悠,正好碰上阮家的儿子因为受了寒病着,没来得及在夏至前给地里锄草防虫,荒了一季的地,少了半数的收成交不上税,正被管事的问罪,论常理,这种事,打折了一条腿是轻的,可怜阮家姥姥那时候做寡妇多年,膝下统共就这么个儿子,乃是家里的主劳力,断了腿,就无法干农活,日后这一家子可怎么活?

    楚氏也不是有心,不过看老人家哭得可怜一时心软,求了老祖宗一句,老祖宗心情当时也正好,又一贯吃斋念佛的不惯看出人命的事,也就免了罪。

    这在楚家人看起来,还真不是什么大事,楚氏都没在意,然而对于阮姥姥来说,那是一辈子的大恩德。

    乡下人质朴惯了,有恩就是得报,哪怕是记一辈子也是该的,至此后,阮姥姥隔三差五的就送些自家地里种的新鲜瓜果走个三五天给楚氏的家中送去,不管看不看得上,她尽自己一份心而已。

    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楚氏出嫁到武家,没多久就调往扬州,因为隔着远了,也就不方便多走,但是逢年过节,老人仍然坚持送自个家的鲜果瓜枣的走个十来天送上门,这么着就一直有了联系。

    不得不说,人是感情动物,楚家家门显赫,楚氏虽然是旁支,又是小户,但是人情冷暖看得多了去了,这几年在大宅门里摸爬滚打更是明白人心难测,能有几个是真心实意不求回报的?

    所以现在思来想去能够在这时候帮得上的信得过的,也就是一个乡下农村的老婆婆了。

    说起来,大家门是有大家门的风光,也有大家门的苦处,做官的看着风光,可是那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水深水浅表面看不出,淌进去要拔脚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