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之后的两天,庄乔等人暗地里的调查在继续,他们找了几个数学家,试图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寻找那个“水龙头”的位置——当科技越来越发展之后,刑侦就不再是侦探小说中那种靠一个福尔摩斯单打独斗的情况了,越来越多的学科可以为刑侦提供帮助,数学,化学,解剖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等。

    新西府的防疫措施也一条条地施展下去,但确诊患者的人数仍在一天天上涨,眼看就要突破三百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新西府开始计划发行一批防疫专项国债。

    额度是二十亿元,不多也不少,名义年利率是1.7%,十六年后归还。

    这倒不是说政府真的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其实新西府政府每年都有一笔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算,总额在全年GDP的4%左右,也就是三百六十亿元上下,而这次防疫其实未必会导致预算紧张。发行这么一批国债并不是为了应对债务危机,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

    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人们更希望能自己也“做点什么”,而不是只能坐在家里等着结果,发行国债就是想要让那些有心想要出力的人能够有一份参与感,也让人民群众多一点盼头,降低社会的恐惧感。

    人毕竟还是有同理心的,尤其是对于新西府的民众而言,当目睹了灾难发生之后,你看着这批人遭殃,但你其实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灾难会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这种情况下,你自然会希望能多出一份力,实在不行,也多少捐一点款,因为你希望当以后你在这种困境中的时候,也能立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种方面,人的善心自然是堵不如疏,也没必要堵,再者,能体政府省点钱也是好事。

    发行国债,其实很类似于是向社会募捐,但国债和社会募捐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债可以保本,你“捐”的钱,最后政府还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当然,国债利润率肯定不会很高,因为这就他妈不是让你来赚钱的,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其实能保本就不错了。

    另外一个区别则在于,募捐属于慈善的手段,而发行国债才是政府该干的事。两者表面上相似,其实背后行事的根本逻辑就是不同,乃至相反的。慈善机构属于商业机构,无论它嘴上如何说着自己不盈利的鬼话,但商业机构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哪怕是最干净的慈善机构也必然会从捐款里面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管理费用,只不过干净的慈善机构至少能做到公开透明,拿了钱能办事。

    在这方面,慈善不说浪费,至少是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很容易被看到的事情所迷惑,慈善机构为了筹集更多的捐款,必然会想办法将那些最萌,最可怜,看上去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推到前台来,进行大量的宣传,以此换来人们的关注,进一步筹集捐款,比如同样是保护动物,人肯定更愿意为可爱的大熊猫掏钱,而不想看到什么脏兮兮的虫子,哪怕后者可能更加濒危,在生态中的地位更重要。

    这样一来,可能一方面忽略了更需要帮助的对象,导致慈善行为“娱乐化”,另一方面也导致,慈善机构会将大量的经费花在宣传上,而慈善机构的经费,归根到底还是从人的捐款中来的。

    但政府办事就不用管这么多,统筹规划,从全局出发,我拿钱办事,不需要考虑什么别人愿不愿意为此捐钱,只用管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做。所以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新西府其实是坚决不搞慈善机构的。

    而在疫情这件事上,万一最后发现事件规模真的很大,应急资金甚至不够用,加上临时发行的一批国债都不够,那新西府就会考虑加税。

    很多人搞不明白,遇到了这么大的灾害,怎么政府还想着加税?这个得细细来解释。首先按照法律,新西府的政府毕竟是全城人民的政府,比如现在全城遇到这么大的传染病问题,无论怎么做账,最后都肯定是全城的人民一起出钱,一起遭受经济损失,政府不可能无中生有,如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有人还觉得不用加税,发点国债,搞点募捐,或者干脆自己印钞机一开唰唰唰印钱就能解决问题,那一定是把人民当成了朝三暮四的猴子,或者自己就是个异想天开的傻子。

    当然,以发行国债代替社会募捐这种事,其实也是陆沉上台后的变化——对于新西府的政府批判得最厉害的人,大概就是总书记陆沉本人。这是位与众不同的领导人,从自己还是城区的区委书记起就开始不断提意见,不断给中央抬杠,老一批的领导人对这个陆沉实在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这家伙确实有能力有担当,还亲自参与过过大风暴其间的一线指挥任务,甚至得过一枚风暴勋章,而恨则是因为.....这家伙就喜欢批判着批判那,而且最后事实证明他批判得还一点儿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