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

    七月的京城如流火,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御太和殿群臣庆贺,一片欢庆的景象下隐藏着各种暗涌。月初,辅臣索尼援引先帝福临14岁亲政的祖制,疏请康熙帝亲政。

    初七,14岁的玄烨亲政,御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接受群臣祝贺,加恩中外,大赦天下。开始了在乾清门御门听政的惯例。

    康熙初期直至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辅政大臣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索尼虽位居四辅臣之首,但他年老多病,随之过世;苏克萨哈以子为额驸、入侍禁廷,虽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死后率先举发,但毕竟受到牵连;遏必隆虽与鳌拜都属满洲镶黄旗,但性格软弱,依赖鳌拜。鳌拜,虽立过大功,却居功骄傲、专横跋扈;虽久经历练,却个性张扬、锋芒外露。因此,四臣辅政,已经失去平衡。

    玄烨的皇权至此旁落于鳌拜手中,鳌拜目中无人的程度日渐增加。他常在御前呵斥部院大臣,拦截章奏,对册立索尼的孙女为皇后一事显得极其不满,更甚者,朝政大事鳌拜常在家中商议后再到朝议。群臣敢怒不敢言,而玄烨只能隐忍,等待适当的时机再铲除鳌拜这个祸害和连根拔起鳌拜集团。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

    整洁而略显庄严的南书房内,玄烨把一干人等都安置在书房外,正手把手地教雨菲练字,书桌上铺展着一张宣纸,一首明朝词人徐再思的《折桂令》跃然于纸上。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雨菲装着困惑的样子,向身后的玄烨询问。

    “嗯?冰雪聪明的你,难道不知道吗?”玄烨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雨菲的鼻子,接着说:“这首词全篇不过数十字,却能把对于恋人的相思之意,相思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词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