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省里在开会,县里却炸了锅。

    徐茂林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常务副县长赵生亲自上阵,信访办主任吴军,纪委副书记的张松,公安局局长张凯一行四人坐着车飞速赶往衡阳。

    他没有想到,抓了一个苏小北竟给自己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他又给张双林打电话,问:“苏小北的调查情况?”

    张双林拖着虚弱的声音说:“领导,我的身体不好,住院了。”

    徐茂林不满地说:“那你好好休息,这段时间就不要操心工作的事了。”

    挂了电话,他很快又给政法委书记艾春打电话,要求详细了解苏小北的情况,并及时汇报。通完话,他又调了车往省里匆匆赶去。

    省里的会已经开完了,周建国小心翼翼的跟在侯部长的后面,弯着腰说:“老领导既然来了,吃了饭再走吧。要不然人家会觉得我们江南省不懂规矩。”

    侯部长摆摆手说:“我是要回老家的。哪里的饭菜都没有老家的可口啊。”说完也不在乎周建国的感受便径直走开。

    周建国便拉住蔡永哲半开玩笑道:“老兄,有什么事你多给我指点一下啊。首长的心思你最清楚。”

    蔡永哲说:“哎,老哥,你碰到首长的逆鳞了。”

    “啥意思?”周建国不解的望着他。

    “老首长是哪里人?”

    “岳西人啊。”

    “那苏小北呢?”

    这一问便把周建国问愣住了。他虽然是一省之长,封疆大吏,但对一些基层人员的档案确实不是很清楚。

    蔡永哲临上车前给了他一个神秘的微笑。

    他这才回过神来,忙跟侯部长道别。

    两人道完别,他便回头严肃的对组织部刘昌源说:“马上把苏小北的人事档案送到我办公室。”

    刘昌源点了点头,迅速打电话安排。

    此时,曾杰已经处理完了桃花村集体上访的事,身心疲惫的站在周建国办公室门口等着。

    周建国没有理会他,直接进了办公室,然后关了门。

    过了一会组织部刘昌源部长匆匆来到周建国办公室,看到曾杰还在门口站着,笑呵呵问:“怎么。省长还在发脾气?”

    曾杰叹了口气,尴尬的说:“还请部长大人给我求求情啊。”

    刘昌源笑了笑没有回话,而是敲门进了周建国办公室。

    其实一个人的性格除了与他先天的基因、后天的养成有关系,更与他身处的环境有关。生在高原的人性格朴厚,生在平原的人更加耿直,而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便弯弯绕多一些。而刘昌源便是出生在华北平原,喜欢直来直往。所以进去将苏小北材料递给周建国后便说:“首长说的事确实很重要,但也有点大题小做。现在那个地方没有上访的人。有的人钻制度的空子,拿着上访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形成专业上访户。像这样我们就要出重手,否则政府机关的权威何在。”

    周建国放下手里的资料说:“昌源,你说的我何尝不清楚。只是这件事吵到了老首长的头上,实在是该死啊。”

    刘昌源又说:“外面风雨急飘摇,我自不动稳如山。现在调查清楚是关键,如今曾书记就站在门口,他好歹也是一方大员,给他个机会将功补过你看呢?”

    周建国笑着说:“要不说你是江南省的老好人。”

    刘昌源说:“我只做江南省的老好人。只要江南官场稳住,就像首长说的,多一些团结齐心,少一些勾心斗角,这样我这个组织部长就不算白干。”

    周建国笑了笑,然后冲着门口喊了声:“进来吧。”

    曾杰听到喊话这才急匆匆进来,一个不留神脑袋碰到了门上。有些尴尬的望着周建国。

    周建国说:“路要走好,屁股上的屎也要擦干净。”

    这是点拨曾杰,告诉他要选好队的同时,还要做好事。

    曾杰点点头,说:“请领导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周建国这才换了一副脸说:“曾书记,回去好好查查这些事。东临的党政班子也该调整调整了。千万不能再惹出乱子。”

    曾杰点点头。

    周建国又说:“今天上午的事不简单啊。我建议涉及到此次投诉案件的全部降职处分。”

    刘昌源有些惊讶,说:“就位这么一个村书记,处分这么多人,会不会太过了?”

    周建国气愤的说:“他们把事情搞到这种程度,这不是给我们抹黑吗。”

    曾杰战战兢兢的说:“事情缘由我调查过,事情虽然是这个事情,但确有一些夸大。毕竟苏小北挪用公款在先,纪委调查也是履行正常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