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喏,七哥,现在你明白了吧,这火铳造一两支不难,难的是成百上千支的批量生产。造如此多的火铳,哪里去寻找那么多的钢材?我河东虽不说地贫民饥,但物产确也不丰.....”。

    说到这里李存勖突然停住不言,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只见他单手托腮,不住的用手指敲打着牙齿,好像在思考什么重大问题似的。

    半晌他突然开口,但说的却与火铳毫不相关:“七哥,你听说过‘石炭’吗?”。

    张承业被他这一惊一乍的弄得也是头晕,先是“啊!”了一声,然后双手扶住桌子,有气无力的对着李存勖说道。

    “二郎,咱家现在有些头晕,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咱家现在....脑阔疼”。

    李存勖思维之所以如此的跳跃,是他突然意识到就在自己的脚下,那可是蕴藏着巨量的煤炭资源呢。

    不仅他脚下有煤,云州、朔州也就是后世的内蒙一带,更是露天优质煤矿的聚集地,那也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呢。

    对了,那边还有稀土!不过这个嘛....好像现在还造不出手机、电脑来,那基本上就没什么卵用了。

    不过有煤就可以炼焦,然后自然就是炼钢啦,这个穿越爽文里都“在论”呢。

    遥想当年那些靠着煤矿发家的土包子,背着整麻袋的钞票,在车展上买房买车买房车的,甚至还要连人家车模也一起买,最可气的车模居然还答应!

    这让当年还是屌丝的李存勖,除了在贤者时间后自怨自怜外,还十分的眼红加气愤。与其便宜那些煤老板,不如洒家拿来先用上一用,说不定提前弄出一次工业革.命来,也未可知呢。

    想道这里小李子的心情顿时澎湃的无以复加,一把抓住张承业,将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而张承业也没想到,这种在河东踢一脚,能蹦出四五块的黑碳石竟有如此妙用,顿时也兴奋异常。

    可就在李存勖的情绪达到最高点时,脸色却又突然暗淡了下来,继而颓丧的坐在杌凳上,有气无力的说道:“可怎么炼钢,这个....我特么还是不会啊!”。

    张承业闻言已是欲哭无泪了:“我靠,还来....”。

    其实炼钢在华夏自古就有了,但受制于技术和工艺,一直在产量上提升不上去,可以说如果谁能掌握大规模炼钢的技术和方法,谁就拥有了制霸天下的资格,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古代与近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都是以钢铁产量,作为衡量大国的标准,只不过古人还意识不到什么GDP而已。

    但古人意识不到,不代表李存勖也没有这个意识,反正自从他走马上任以来,就在心心念念的想着这些。

    至于什么灌钢法、炒钢法啥的,他倒是也听说过一些,可也仅仅限于“听说”而已,具体怎么灌又是如何炒,要是让他说出个一二三来,就有些难为人了。

    毕竟穿越这玩意,都是随机的突发事件,谁也不会专门准备一套大百科全书,在那里坐等吧?

    不过自从李存勖来到这个时空后,因为自带了“王二代”的属性加成,所以也就自动拥有了上位者的觉悟。

    作为高高在上的剥削阶级,炼钢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怎么会需要小王爷亲自动手呢。

    华夏民族自古便是勤劳智慧的象征,想想看,四大发明有哪一项是高居庙堂的达官贵人,亲力亲为搞出来的。

    不要说这个了,四大发明的任何一项,想要具体落实到是哪一个人发明的,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当然你也可以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那为何在此之后,一直到了东晋才真正将纸张推广开来?相信没有广大劳动人民无数次的改进,纸张仍是难以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

    至于孙思邈发明的火药,黄帝发明的指南针,呵呵,这些听听就好,要是当真,就真的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了。

    所以尝有人言,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李存勖对这个论点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认为这实在是颠扑不破之真理!

    只要给百姓营造出适合的环境,并加以适度的支持,不要说炼钢了,要不要造一条铁甲战列舰给你看看?

    只可惜在古代士大夫的主流价值观引导下,辛勤劳作者皆被视为“贱业”,使得华夏科技树一次次的点亮,继而一次次的又暗淡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