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潜家人中饭吃的都是早上的剩菜剩饭,随便扒了几口,抬头一看墙上的挂钟,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潜家爷爷吩咐潜丽琴帮着潜家奶奶看店,匆匆叫杨勇带上户口本,招手唤过小麦一起向学校走去。

    潜家离学校很近,在家都能隐约听见上下课的钟声。沿着公路往里走,上了一个稍陡的坡就到了,晃悠着走也只是五分钟路程。

    路上,同村带孩子去报名的家长见了,不由惊讶地问:“潜老师,你们家孩子这么小就要上学啊?”

    潜家爷爷笑着回道:“孩子够着提前入学的年龄了。这孩子就是看着矮了点,其实都已经七岁了。”接着又问了那个村人他家孩子的情况,闲扯了几句就到了学校。

    这学校,潜小麦和潜小海已经在外面晃荡过一次,当时还铁将军把着门。今天进来一看,还是记忆中的老样子。学校后面靠山,前面临公路一侧砌了道围墙,经批准圈了村里几亩田变成了一个大操场。一座砖瓦二层结构的教学楼在操场边上沿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来个教室,可以供一到初二年级学生使用。旁边一幢较新的二层砖瓦水泥平房,则是教师们的宿舍。两幢楼中间有石阶通往山上,走上百来个台阶,有一座单层结构的排屋掩映在一片桔子树后,这就是专门供给初三学生用的清静宝地了。其他还有几个稀疏的小屋子则分别做了厕所、会议室、开水房和专门替住校生们蒸饭的厨房。

    潜家爷爷带着杨勇潜小麦,熟门熟路走向季校长的宿舍。学校领导教师都没有办公室,分到的三十来个平方,又是吃饭睡觉,又是批改作业、接待家长,算是多功能化了。

    这厢,季校长的房间被人塞得满满的,不停有人在说:“家里孩子多,暂时没钱交学费,请求学校宽一段时间。”或是“家里只有一部分钱,请求学校先让孩子报名,缺的那部分容后再补上。”等等。

    胖乎乎的季校长被围在中间整得焦头烂额,潜家爷爷在门口喊了他一声,算是暂时让他透了一口气。不由隔空抱怨了几声:“老潜啊,你来了。你看我这忙得连中饭都还没吃呢。你去亦凤老师那里办就好,我跟她说过了,她在(1)班。至于代培费,学校研究决定今年每生五十元。”

    潜家爷爷、杨勇向季校长道了谢,在教学楼一楼最里端找到了一(1)班。教室讲台上坐着位穿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的短发妇女,四十多岁的样子,正提笔写着单据,旁边围着几个带来孩子报名的妇女。看起来都是熟人,不时交谈着什么。

    蓝亦凤见潜家三人进来,立马明白了,眼睛不由多瞄了潜小麦几眼。见这小女孩也正盯着自己瞧,不由冲她笑了笑,招呼潜家爷爷和杨勇先坐一下。说实话,学校对这类提前入学的学生并不排斥,但作为带班的一年级班主任,蓝亦凤并不喜欢这一类学生。好动、顽皮、没有耐性,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成绩一般都不好。需要比管理及龄学生多付出许多功夫。这孩子听说刚从外地回来,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但潜家愿意出代培费,校长也同意了,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巴望着老潜对自己孙女课后多辅导辅导,这样孩子功课跟得上,自己也好省心些。

    那几位妇女办好手续倒没有马上带着孩子走,在一边看着潜小麦,不时问杨勇几个问题。杨勇也都一一作了简单的答复。

    蓝亦凤接过杨勇递去的户口本,翻到潜小麦那一页,不由笑了出来,心想:“这孩子名字真逗,不知是谁取的。”潜小麦隐约感觉到了,不由脸上一红。

    等蓝亦凤抄好潜小麦的资料,接下来就是交学费代培费了。一年级学费25元,加上代培费50元,一共75元。

    潜家爷爷从裤袋里掏出一叠零钱准备付钱,多是五元十元面值的,想是从杂货店里收起来的。杨勇忙伸手拦了下来,递过两张五十元面值的人民币道:“爸爸,我来。小麦人生第一次的学费应该由我来付。”

    蓝亦凤接过钱,开了发票找了零,就起身给潜小麦拿新书了。旁边一位机灵圆滑的妇女看了刚才翁婿俩抢着付钱的情形,不由笑着对潜小麦说:“小姑娘啊,今天你爸爸可是为你花了很多钱咯。你看,你爷爷也很疼你。以后读书可要多多努力啊。”

    潜小麦点点头,也朝她笑了笑,轻声道谢:“谢谢阿姨,我会的。”

    蓝亦凤听到了,停下拿书的动作问:“你会讲普通话?”

    潜小麦顿了下,自己刚才脱口而出的是普通话吗?抓抓头,不由不好意思地笑笑,伸出小指头比了比:“只有一眯眯。”

    教室里的大人不由都哈哈笑起来,旁边围着各自妈妈的几个小孩也莫名跟着笑。潜家爷爷、杨勇对女儿的从容应答非常满意。蓝亦凤也对潜小麦稍稍有了点好感,想:“这应该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