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终于放晚学了,同学们飞也似地跑回家。

    潜丽琴中午也早早听说学校要放电影,就特意比杨勇早些收工回家。潜小麦到家时,饭菜都已经做好了。

    饭里没有掺蕃薯,香喷喷白花花的看了就可口。菜除了梅干菜,有一个时鲜炒丝瓜,更为难得的是有土豆炖豆腐。土豆炖得烂熟,豆腐炖得绵软,还撒上了一点酸菜,汤的味道很是鲜美。都说“豆腐得味,胜似燕窝”,潜小麦不挑食,但对豆腐却是情有独钟,尤其是这种农家用卤手工制作的豆腐。潜小海也甚是喜爱,知道家里今晚有好吃的,也不去潜家爷爷奶奶那儿蹭饭了。待得饭菜做好,等不及杨勇回来,就一个劲儿吵着要快快吃了去看电影。

    潜丽琴见两个孩子吃得欢,心里也高兴。这阵子忙,饭菜都是剩了又剩。今天难得回来早,就买了点豆腐给孩子们炖上,看孩子吃得欢,这钱花得也值了:“两姐弟慢慢吃,多吃点,等下去学校看电影,省得中间肚子饿。”

    潜小海嘴里塞得满满的,语焉不详呜呜作声:“我吃~好~都了,吃光~我就去。”

    潜丽琴又转过头对潜小麦吩咐:“等会儿,你先带弟弟去,看好他,晚上人多,小心别被人挤着了。”

    潜小麦问:“妈妈,我们要搬板凳吗?刚刚看到很多人都搬板凳了。”

    潜丽琴答:“搬一只吧。不急,到时候随便找个地方搁下就好。晚上店里忙,妈妈要帮忙看店,就不去了。你看好弟弟,迟点你爸会去找你们的。”

    潜小麦点头应下了。眼见潜小海的碗见底了,那家伙赤溜地滑下板凳就往外跑。潜小麦不等潜丽琴催,三两口扒完饭,扛起一只轻点的板凳马上跟了出去。

    潜小海倒没有跑出院门,而是来到了左手屋等潜小艺。待潜小麦追出来,潜小艺也兴冲冲搬了只小板凳出来,后面紧跟着蓝妹儿的喊声:“慢一点,小心跌倒。”话音刚落,在门槛处,潜小艺真的就跌了个人仰马翻。裂了裂嘴,眼看着就要哭出来,却硬是又忍了回去,爬起来准备继续搬小板凳。蓝妹儿看了拦下来,嘴里骂骂咧咧地催着潜小芬。后来,又觉得不放心,便扯开嗓门叫起了潜小军。可怜的潜小军,饭还没拨两口,又被抓了汉丁。

    好不容易五人终于出门了。两个小祖宗在前面肆无忌惮,撒腿跑得欢。潜小芬和潜小麦手挽着手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聊着各自班里的事。潜小军连带自家的条凳,一共叠了三张,高高扛在肩上在后面压阵。

    走进校门一看,嚯,真的是“没有最早,只有更早”。操场上早已经摆了百来条板凳,长的,短的,高的,矮的,新的,旧的,俨然一个板凳展示会。更有小朋友们穿梭其中,爬上爬下钻来钻去玩得不亦乐乎,潜小艺潜小海这会儿也混入了其中。

    潜小军找了个位置放下凳子就大踏步走开了。他跟这些小毛头表弟表妹可没话说,板凳也是给自家父母带的。哪有高年级的男生看电影还带这种东西,自己肩上却愣是被摆了三条,这一路过来还好没让同班同学看到,羞死人了。

    在操场看到熟人的概率那是相当的高,差不多每走几步就听到有人在打招呼。整个操场宛若成了交际场所,本村的,邻村的,村东的,村西的,看到了无不问上几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都成赛歌会了。

    潜小麦也看到了孙红梅、阮慧慧、李梅君这些同班女生,女孩子们愣是在这般嘈杂的环境里,在五寸宽的板凳上辟开了战场,玩起了丢石子的游戏。见潜小海玩得乐不思蜀,没什么可担心的,潜小麦便也走过去看她们玩。

    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弯弦月自山坳冉冉升起。直至肉眼再也无法确认石子的位置,女生们才意犹未尽地宣布解散,约好明天学校继续鏖战后,才各自转回家人身旁。潜小麦去小朋友们集结的地方逮回了潜小海,这家伙玩得乐不思蜀,连头发被汗浸湿了都浑然未觉。直至坐到板凳上还扭来扭去不得安宁。

    这个时候,操场上观众已是越聚越多,比肩接踵,很是拥挤,甚至连围墙、树上都坐了人。除了小朋友,大人们似乎都并不急着看电影,或站或坐在聊着家常,今年蕃薯挖了多少啦,稻谷打了几筐啦,米价又贵了啦,什么时候磨淀粉啦,孩子不太听话啦,杂七杂八的,仿佛永远没个聊完的迹象。边上更有年轻的男子三五成群,游梭于年轻女子的身旁,说唱俱作,偶尔还来个笑话,惹得一众女子眉开眼笑。其中有个住潜小麦家隔壁叫阿春的女子,很是羞羞答答地在和一位青年说着什么。这时,潜小麦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副诗经画面:“洧之外,洵言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嘎嘎,真应景,就差来个定情物了。

    “啊!”看着攒动的人头,潜小麦真想大叫一声:“姐今晚看的不是电影,姐看的是农村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