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钱得福看中的哥儿不仅是个寡哥儿,还带了个六岁的小子,当钱得福的爹母听他说了这么个情况后哪能同意,可在当初张兰花的事情上没能掰得过钱得福,如今同样也是,用钱得福的话来说,他跟爹母已经分家了,再娶谁当然由得自己作主。

    那哥儿丧夫守寡后仍住在夫家那边的,倒未像唐春明这般分出来自己单过的,仍挂在夫家那边的户头下,那村落与平山村隔了两座山头,要是从平山村这边过去,路上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山路不好走,比去趟镇上花的时间还长。

    虽然隔了这么些距离,但消息也不是传不出来,听到张秀讲的情况,唐春明就能猜出这个哥儿也不是个柔顺好性子的,养着自家的小子还能守住原来汉子留下的田产一听就是个有些手段的,像原来的明哥儿可是混到要被夫家改嫁换银子的地步的。

    不过后来因为与村里的汉子不清不楚的,名声越来越差,因而这哥儿与原来夫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差劲。而钱得福不知怎么的经过那个村子就与这哥儿看对眼了,一来二去的就下定决心要把这哥儿娶回来。至于名声不名声的,钱得福可不这么认为,觉得都是旁人扯的闲话,当然这也是那哥儿的手段,让钱得福以为是夫家想要收回原来汉子的田产这才编造了闲言碎语要来逼迫他的。

    “你说这钱得福,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张秀有些话有明哥儿面前不好说得过火,带着一个六岁的小子,怎么看都难养得熟了,而且这钱得福也与李峰相差得太远,他是很不看好这一家子的。

    “管他们呢,只要不来烦我们就行了。”唐春明也不好对这样的事情作过多的评价,只希望这个哥儿嫁到平山村后能安生过日子就行,其他的就不重要了。不过也因此对钱得福的印象就更差了一层,不是个能孝顺爹母的人,离家的时候捎上一句话就让家里人帮他劳作一个秋收,秋收要赶在好天气里把里的庄稼都收了可不是个轻省的活,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更是能累死人的好不好,可看看这钱得福,都分出去的儿子了还能这样甩手不干的,回来后又是这副德性,看来之前与那张兰花倒是天生一对,都不是好东西啊。

    “明哥儿,你这画的是什么东西啊?看你画画写写的,不如给我画几个新花样子。”张秀也抛开这件事不谈了,把注意力转移到唐春明画的东西上面,看了一会儿没看明白。

    “哈哈,是个过会儿要用得上的工具,等弄出来就知道派什么用场了。”唐春明也没具体解释,因为他也说不清,只知道照搬原来家里的样子给画下来,整个酿酒器分成了三部分,最下面的锅,中间的木桶,和最上面的天锅,他想着,抓紧点时间倒是正好可以在和李峰成亲的时候把酒酿出来,到时候可以用这个酒来招待客人吧?他觉得这个事情还要和李峰商量商量。

    自从关系更加确定下来后,唐春明就喜欢什么事情都跟李峰商量着来,对他来说,这才是家人的感觉吧。

    &&&

    等李峰拿到手后什么也没说就让人照着图上的样子和要求去制作了,至于要不要用上明哥儿亲手酿的酒,李峰表示等酒酿出来再说,他不是怕明哥儿酿不好,而是怕他酿得太好,因为明哥儿说出的酿制方法跟他所知的相差太多,怕太过打眼。

    唐春明也没多想,而是开始了准备工作,进行酿酒的第一个步骤,那就是将高粱中拌入酒曲放到蒸笼上加热进行第一步的发酵。何老对唐春明做的事情更加感兴趣,观摩了整个过程,还一道上手帮忙,对最后的成品非常期待。如他这般的年纪还能有什么爱好,不就是喝点好茶再来上几口好酒,再在家里养养孩子,闲时跟胡郎中一道去山里采采药,日子都快赛过神仙了。

    在等待酿酒的这段时间里,唐春明还记得后山试验的青贮饲料,让人铲去了埋在上面的泥土,揭开上面铺的油布,等里面发酵的气味散发掉后才跟着李峰一起查看饲料的情况。

    “怎样?成功了吗?”李峰看着唐春明问道,边上其他几人也都看着他,在场几人也只有唐春明才能回答。

    唐春明抓了一把在手里查看,从手感和色泽上看,是成功了的,于是对等待在边上的达叔说:“达叔,这几天你试着跟其他的饲料掺在一起喂喂看,只要肯吃而且没出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成功了,对了,先少喂几头。”

    “哎,好的,我知道了。”达叔很认真地回答道。

    李峰看明哥儿这情况也知道第一步是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看羊吃了这饲料后的反应了,肯吃而且肯长肉的话那这种贮藏饲料的方法绝对可以推广开来。唐春明看看李峰的反应也猜到了他的想法,说:“等过几天看看这些羊的反应,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不介意把这方法送出去的,不管别人怎么做,肯定没我做出的饲料品质好,因为他们的原料没咱家的好。”

    李峰听了忍不住笑了一下,明哥儿是懂他的,从战场上回来,虽然远离了,可他心里依旧是惦记着那些人的,如果能够改善那些战场上的伙伴们的情况,他心里是非常乐意的,说道:“那是肯定的,对了,带些回去让惊风吃吃看,看它喜不喜欢吃。”

    两人找了个筐装了满满一筐,其他的都交由达叔来管理了,又过了这些天,唐春明和李峰对找来的这位达叔非常有好感,做事非常认真一点不马虎。

    途中经过鸡舍,正好碰到小顺子过来抓鸡和运鸡蛋,几天过来一次能装了两三百只鸡蛋回去,供锦记和县里的听景阁绰绰有余。

    “李峰大哥,唐夫郎。”小顺子嘴里勤快地跟两人打招呼。

    “阿峰,明哥儿,给,这次的银钱。”六叔家的儿么搓了搓手将刚刚小顺子当场结算的银钱交给唐春明,这次是碰巧遇上唐春明,如果不是的话这两夫夫肯定会有一人马上带上这些银钱送到唐春明家里,一个铜板也不差的,还有报上收去的鸡和鸡蛋数目。

    唐春明接过银钱,看着一个小孩子躲在哥么后面探出小脑袋胆怯地向他们这边看来,小手紧紧抓着哥么的裤腿,不知怎的就想到最初阿林的模样,问哥么:“这就是那孩子?现在叫什么?”

    哥么原来也有些紧张,这到底是原来黄家的孩子,生怕明哥儿见了这孩子不喜欢,所以尽量不会让他来这边鸡舍的,这次碰巧遇上了,而且看得出明哥儿并没有不喜,心中略安,将孩子从后面带出来,推到明哥儿前面说:“就是他,现在叫黄小杏,是他爷爷取的名字。”

    唐春明听了无语摇头,孙子叫小柱子,童夫郎叫小杏子?摸摸孩子的头对哥么说道:“你们养得挺好的,比以前看上去脸色好多了,也不用拘着他,这里地方大,让他到处跑跑身体也会好点。”

    “哎,好的,多亏明哥儿你让送来的羊奶,这孩子才能养得这么好。”哥么很感激地说道。

    “哥么忙吧,我们回去了,小杏再见。”

    走出一段路,看明哥儿情绪不高,李峰问:“怎么了?看了那孩子不开心?”

    “哪有,”唐春明摇摇头,“六叔家对那孩子照顾得挺好的,我只是看到那孩子想到了刚来时阿林的模样,怪让人心疼的。”

    李峰立即反应过来,明哥儿说的刚来时是他才从这个身体内醒来时的情景,不由地伸手抓住了明哥儿的手,很能理解明哥儿的心,他起初见到阿林时那也是个胆小的孩子,被明哥儿纵着这半年多来才渐渐地放开了胆子。

    唐春明也不是个会多愁善感的性子,一会儿就抛开了,边走边说:“想吃鱼了,不如带几条鱼回去?”手指弯了弯,李峰笑了一下,明哥儿这意思是从空间里捉几条鱼出来再带回去,算作是从河里捞出来的,看明哥儿颇有兴味的模样李峰乐得配合,道了声:“好。”

    为了逼真点,两人特意绕道去了趟河边,从河边再进入村子里时,手上提了有六尾鱼,准备做上两条,剩下的养在桶里明后天还可以继续吃。

    &&&

    不等唐春明想起,李峰就带了人将后山深处的野板栗搬了回来,唐春明开心地招呼大家一起动手将那好的板栗捡出来。野板栗个头很小,可吃起来却很香很糥,对于吃唐春明总是很热衷。听说明阿么又要弄好吃的,下了课的大毛二毛也坐不住了,围在他们明阿么身边团团转,被唐春明打发出去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捡起细碎的石子回来并给洗净了。

    将板栗洗净又用剪刀在上面开了个小口,不仅方便入味还能方便吃,先将板栗放水里煮过去捞了出来,唐春明喜滋滋地准备炒板栗了。

    “阿母,什么时候能吃啊?”阿林围在阿母身边,煮好后他已偷偷吃了一粒,再想吃阿母不让了,小孩就是如此,大人越是不让他心里越发馋起来想吃。

    “看看你峰叔叔外面有没有准备好了呢。”唐春明指派人。

    阿林一溜烟跑出去,没一会儿又钻进厨房,唐春明正将水里煮好的板栗全捞起来,煮了不少,大家凑在一起吃再送送人图个热闹:“阿母,好了,峰叔叔让我进来叫阿母。”

    唐春明摸了一把儿子的小脸:“行了,快出去,我马上就来。”

    院子里架起一口铁锅,洗净的石子已经在锅里预热起来,还有一口木柄大铲子,李峰捞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呢。将煮好的板栗先倒了一部分进锅里,马上蒸腾起热气来,李峰马上就混着石子哗啦啦地铁锅里翻炒起来。

    何老在边上端着一个盘子,盘里装的是桂花,一边笑呵呵地说着话一边往铁锅里洒桂花,随着热气的蒸腾桂花香味也飘了出来。

    因为板栗事先煮过,不用炒多长时间板栗就可以吃了。原来的水气因不停地翻炒都蒸发掉后,锅里又洒了些白糖,等白糖融化都包裹在板栗上后,唐春明将灶下的火撤去,把锅里的板栗连同石子一同倒进一边的扁里,再将板栗挑出来。

    大毛二毛都等不及地抓了滚烫的板栗想吃,光散出来的香味就勾得他们口水都流下来了。阿林眼巴巴地望着,他也想吃呢,可太烫了,阿母和峰叔叔都在边上看着不让他动手,说放凉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