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喔……原来是孟德兄啊!在下早就听闻过阁下的大名了。”刘辩露出一副惊讶之情,拱手道:“汝乃治世之能臣。许公早有评价。”

    许公就是许劭,字子将,这可是一位大人物,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大人物。

    他出名的原因是因为此人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

    所谓“月旦评”类似于今日的福布斯排行榜,不同的是福布斯评定的是全球富豪排名,而月旦评则是评价天下读书人之中哪些人最出色。

    能够获得许劭的亲口评价,不仅会受到天下人的尊重,甚至在官场上也能够平步青云。

    曹操在曾经就被许劭亲口评价过,虽是曹操不厌其烦的追问许劭,甚至还有点儿威胁的意味,这才让许劭无奈评价的。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得到许劭如此之高的评价,可见曹操的能力很强。

    听到刘辩这样夸赞自己,曹操爽朗一笑,摆摆手谦虚道:

    “哪有的事儿……”

    沉吟片刻,曹操的脸上又浮现出忧愁之色,缓缓叹息了一口气,“哎……有这样的评语又有何用。”

    “如今某虽担任朝中议郎,却丝毫没有用武之地,陛下也不会听某之言辞……哎……”

    似乎想起了不美好的事情,曹操的脸上布满了愁丝,浓眉微蹙,近三十岁的曹操此刻就如一位迟暮的老者。

    刘辩看得出来,曹操眼眸中的光芒正在逐渐的消散。

    对仕途原本抱有重望,渴望在官场之上能有一番作为,亦渴望能够成为许劭口中所言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

    在官场上不断的碰壁,宦官集团不待见他,甚至是对他落井下石。

    贵为大汉天子的刘宏也不听他的直言劝谏,终日沉醉于美色和美酒,荒废政事,鱼肉百姓。

    曹操眼中的光亮正在逐渐的消失……

    刘辩前世就对魏武帝曹操敬佩不已,敬佩他超凡的军事天赋、政治手腕和文学素养等。

    因此也是对曹孟德这个人有过较为深入的了解。

    东汉末年的曹操一开始还是想要匡扶汉室,报效国家,忠君爱国的。

    但是到了后期,或许是见惯了天下的黑暗,或许是知道乱世将要到来。

    既如此,那便只能成为“乱世之奸雄”了。

    乱世的到来,曹操别无他法,也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做一位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而必须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者。

    不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理想。

    如果自己没有穿越成大汉的大皇子殿下,或许自己会乐于见成曹操到黑化吧!

    可惜没有如果,自己现在就是代表着大汉。

    他不能允许曹操逐渐黑化为乱世的枭雄。

    刘辩在自己的酒杯倒满了浓香的醇酒,一饮而下,随即目光灼灼的盯着曹操的双眸正色道:

    “孟德兄,你方才不是说可否作出完整的诗歌吗?”

    “现在可否劳烦孟德兄为吾写下这首诗。”

    曹操闻言后,一改方才的落寞孤寂之态,如小鸡啄米般点点头,招了店小二要来纸墨笔,一双眸子中充斥着期待之感。

    方才正是刘辩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吸引了他。

    冥冥之中好像这首诗对自己的意义十分重大,故而他才会不顾刘辩年幼前来讨教。

    此外,他本人也是一个喜欢琢磨研究诗词歌赋的人。

    “孟德兄听好了。”刘辩笑着提醒了他一下。

    “当然……不过公子,某还不知晓如何称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