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公元184年二月,也就是光和七年冬末。

    因唐周告密,洛阳马元义被杀,部众被杀。

    张角闻知事情败露,于是星夜举兵。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同时申言于信徒:“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四方百姓,裹黄巾跟从张角造反之人总数约有四五十万。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令天下震动。

    此事很快就被传入了京师之内。

    刘宏本在西园与宫女嫔妃调情,却突然得知黄巾之乱爆发,席卷大汉八州。

    当时就被吓得脸色惨白……

    天子刘宏知道现在是十万火急之刻,大汉江山很有可能就因此而倾覆。

    随即挥手写下一封圣旨,昭告文武百官即刻入朝觐见,共商国事!

    一封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圣旨从温德殿升起,漂浮在洛阳城的上空。

    圣旨蕴含着天子之气,每一位官员都能从中感知到内容。

    四世三公袁氏的府中。

    太尉袁隗心有所感应,抬头望了一眼,天穹之上散发金光的圣旨。

    苍老的脸颊微微颤抖,暗暗地喃语道:“糟了……大汉有变了……”

    不过转而露出了一副复杂的神情,喃喃自语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老夫也该早日为袁家做打算了……”

    大将军府邸。

    何进正在府中修炼武道,忽然心有所感应到抬头望向天穹。

    浓眉顿时凝起,胡须微微颤了颤。

    “何事能让陛下如此紧急!!?”

    收拾好后,便快步走向皇宫。

    不过片刻。

    皇宫之外便陈列着近百官员,他们皆是大汉掌管权力最大的官员。

    因天子一纸圣旨,全然来到大殿外等候。

    刘辩自然也是来了。

    他在看到天穹上那张金黄圣旨的时候,便已经大概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入殿后。

    坐于上方龙椅上的刘宏也不废话,直接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黄巾之乱席卷朕之国土,扰乱天下百姓,天下已有二十八郡落入乱臣贼子手中……”

    讲到这里,刘宏的双目流露出一抹惊恐和怒意。

    惊恐的是势头浩大的黄巾军是否会一举打入京师洛阳,倘若真的走到这一步,他将会被暴民反贼砍了脑袋。

    天下也将更换旗帜。

    怒的是这群黄巾军当真起义造反了,而且居然还做到这种程度,不知道那些各地郡县的官员和军队是干什么吃的!!

    不过眼下还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而是思考如何平定反贼!以保河山!!

    得知黄巾之乱竟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顿时便嘈杂了起来。

    面露恐意,呈现出一副六神无主之态。

    “完了完了……大汉要完了啊!”

    不少臣子在心中如此想到,却是不敢说出来,不然就掉脑袋了。

    但这种共识为很多人所认可。

    毕竟在这十年里,大汉的疆土之上几乎没有发生出什么好事儿。

    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还有番邦蛮夷时不时的在边疆入侵劫掠百姓。

    大汉四百年的底蕴也禁不住这么损耗和折磨啊!

    不过更多的大臣心中所想的是该如何平叛逆贼。

    他们是标准的忠于汉室的士人,大汉四百年的余威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加上他们食汉禄,自然要为君效力。

    “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啊!?”

    刘宏探着身子,忧虑向文武百官询问道。

    朝堂上的百官各自激烈讨论了一番后,这才各抒己见。

    先是大将军何进出列,拱手行礼道:

    “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守卫好京师各个门户之处,以防乱民反贼入侵京师,惊扰了陛下。”

    何进作为大汉官职最高的武官,相当于军队中的一块儿主心骨。

    见何进开口出言了,刘宏连忙点头,惨白的脸庞这才稍微和缓些,开口回道:

    “不错,爱卿所言极是。”

    “既如此,朕命你亲自率左右羽林五营士继续屯军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随时防备反贼入侵。”

    “微臣遵旨!”

    何进低头拱手应道。

    “此外,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各处均设置都尉驻防,以防贼军偷偷潜入!”

    刘宏继续下旨道。

    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城池皆为拱卫京师的关键之处,理当设立重兵把手。

    太尉袁隗也缓缓出列,拱手谏言道:

    “陛下,老臣以为黄巾叛军势力庞大,据情报所知,共有四五十万之众,若是只靠朝廷出兵很难剿灭殆尽。”

    “不如在朝廷出兵平反的同时也令各地严防死守,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以壮大我大汉势力。”

    刘宏回味片刻,连连点头,挥手喝道:

    “就依袁太尉所言!”

    “可有哪位爱卿愿携朝廷大军出兵平反吗?!”

    刘宏紧接着开口问道。

    在稳定内部势力的同时,还需要发兵前往各个州郡平定作乱猖獗的黄巾军才行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噤若寒蝉,即使是一根银针落入地面上都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不是这些武官将军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朝堂之上势力错综复杂,谁都不愿意开第一个口。

    若是被政敌抓住了把柄,岂不是再无翻身之日。

    而且平叛他们也是有所顾虑的。

    倘若成功平叛反贼,自然居首功,享天大的功勋。

    可若是失败了呢!?

    自然会被自己的政敌抓住把柄,列出个剿匪不利,消极怠工,就足以让自己被打入天牢。

    而且根据情报所言,黄巾贼军势力惊人,数量竟达到四五十万,岂不是如蝗虫般铺天盖地。

    朝廷最多能出兵十万。

    十万对四十万甚至是五十万。

    这股差距感也太过强烈了。

    武官之中,无人有绝对的把握能够一举拿下黄巾军。

    故而都默不住声,眼观鼻,鼻观心。

    坐于龙椅上的刘宏将下方的情形尽收于眼底。

    怒意在胸腔之内疯狂爆发。

    怒然喝道:“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愿主动平叛,真当是朕的好臣子啊!!好臣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