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嵩山脚下的李家村子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李老实,弟弟叫李二能。

    他们虽是一奶同胞,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哥哥人如其名,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弟弟也是名副其实,他头脑灵活,精于算计,为人处世左右逢源,圆滑世故。

    这兄弟二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是他们的母亲王氏既当爹又当娘把他们养大的。

    如今李老实已经十八岁,李二能也十六岁了,两个儿子都到了适婚年纪,可李家贫困,拿不出聘礼,因此一个媳妇都没有娶到,这让王氏很少着急。

    这日,邻居刘氏来到李家,说道:“王老姐,你家要有喜事了!”

    王氏一听说道:“大妹子可真会开玩笑,这喜从何来?”

    刘氏说道:“我要给老实介绍个对象,老实娶个媳妇不就是大喜事吗?”

    “那感情好,大妹子赶紧说说是哪家的闺女?”王氏兴奋的说道。

    原来,刘氏要把她的远房侄女介绍给李老实,她这个侄女叫刘翠,如今也十六岁了,长相漂亮,也很聪明,就是一只胳膊有些不便。

    她家里穷,小时候去山里采摘野果子卖钱,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胳膊就折了,从此落下残疾,不过并不影响做家务,就是动作慢一点。

    王氏听了女方的基本情况有些犹豫,就先与儿子商量一下再说。

    刘氏说道:“人家小翠看重人品,不要聘礼,你们商量吧,商量好了给我个信。”

    晚上兄弟二人干活回来,王氏就把刘氏给李老实介绍对象的事说了。

    李老实说道:“胳膊不便不是大问题,只要人家愿意咱也没啥说的。”

    李家娶媳妇真的很难,既然李老实愿意,王氏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就给刘氏捎信把亲事定了下来。

    虽然人家女方不要聘礼,但王氏也不想太亏了人家,她打算秋收之后卖些粮食,风风光光的把媳妇娶回来。

    兄弟二人把老屋的墙壁用泥巴糊了一遍,屋顶上盖了新茅草,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秋收之后,李家卖了一些粮食,再加上之前攒下的那点碎银子,买了一些物件,八抬大轿就把刘翠娶进了家门。

    刘翠果然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嫁到李家之后,每天洗衣做饭,打理家务,把家里家外打理得整洁干净。

    她对王氏很孝顺,什么都不让她干,还给她端吃端喝。

    刘翠对丈夫也很体贴,李老实干活回来,给他端茶倒水,晚上还给他洗脚按摩,暖被窝,李老实打心眼里感激刘翠,但他嘴笨不会表达,只是憨笑。

    刘翠对小叔子李二能也很爱护,给他做衣服,缝制鞋袜,村里人都夸李老实有福气,娶一个如此贤惠的妻子。

    李老实成亲了,王氏又开始为二儿子的婚事操心,可家里的积蓄全花完了,要想为二儿子娶媳妇就更难了。

    正常女子谁也不愿意嫁到李家,有人给李二能介绍了一个有点缺陷的女子,他又不愿意。

    王氏考虑再三,就让李二能去城里做工挣钱,李老实留在家里种地。

    李二能来到城里,开始在码头上搬货物,因为他能说会道,很快就与一个王员外熟识了,王员外就把他带到家里做工,活很轻松,工钱并不比码头上挣的少。

    老板家有一个叫红杏的丫鬟长相漂亮,人也机灵,李二能就对她产生了好感,总是找借口接近红杏。

    红杏心气高,并看不上李二能,她想给王员外做小,她的心思被王员外的妻子张氏知道后很生气,就要把红杏卖到花柳巷去,红杏苦苦哀求,说自己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就在这时,李二能却进了屋子,他说愿意把红杏带走,张氏说道:“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她,你能拿出五两银子我就让她跟你走!”

    李二能哪有那么多银子?他就恳求张氏能不能宽限些时日,他做工抵钱,等抵够五两银子他就带红杏离开。

    张氏怕夜长梦多,她也不在乎那几两银子,就让李二能能把红杏带走了。

    李二能没花一分钱捡一个漂亮媳妇,心中当然比喝了蜜还甜,他就带着红杏回家去了。

    王氏和李老实夫妇见到红杏都很喜欢,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来给红杏吃。

    再说红杏虽然看不上李二能,但总比卖去花柳巷好,她也认命了,可看到李家房屋又小又破,家徒四壁时,心里就有了很大的落差。

    她在城里虽然是丫鬟,但每日吃得好,穿得好,也不干什么粗活,如今来到李家,看着这样贫穷的条件,她心中的优越感爆棚,总觉得自己高李家人一等。

    无论李家人如何热情的待她,她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吃饭也是挑三拣四的,总是说这里太穷了。

    王氏看得出红杏的心思,就很担心她不能真心实意的过日子,于是就提醒李二能,说如果不行就把红杏送回城里。

    李二能却说道:“娘,你就放心吧,红杏刚来不习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会努力干活让她死心塌地与我过日子的……”王氏见儿子舍不得红杏也不再多说。

    红杏在李家什么活都不做,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李家人也没打算让她干什么,只要她能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过日子就知足了。

    过了两个月,红杏就吵着要分家单过,为了不让李二能为难,王氏就同意了。

    李老实向着弟弟,把家中的房屋和良田都给了李二能,他只要了二亩薄田,又搭了两间木屋住暂时栖身。

    王氏才四十多岁,身体硬朗,红杏就要求王氏与他们一起住,王氏就同意了。

    分家之后,红杏依然是每天吃饱玩饿,所有的家务只有王氏一个人做,累的她是腰酸背痛。

    刘翠去看望婆婆,见她劳累,就帮助她做家务,红杏看见就不高兴了,把刘翠嘲讽一番,但刘翠并不与她一般见识。

    李老实夫妻又在山上开了几亩荒地,农忙种地,农闲的时候就砍柴卖钱,她们的日子吃喝不愁,每年还有结余。

    就这样,夫妻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手里有了余钱之后,二人就在城里摆地摊卖山货。

    李二能两口子见李老实居然开始做起了买卖,心中就不服,他们找亲戚朋友借钱,一步到位在城里开了一间杂货铺。

    李老实虽然没有铺子,但他为人实在,生意很不错。

    而李二能两口子心眼子多,总是想赚更多的钱,顾客都不是傻子,所以他的生意很惨淡。

    再说王氏的年纪一天大于一天,身体也越来越弱了,干一点家务都累的满头大汗,还经常生病,红杏见王氏没有了价值,就对李二能说让王氏去李老实家里。

    李二能就去找李老实,说母亲想换个地方新鲜一下。

    李老实两口子非常高兴,就把王氏接到了家里,好吃好喝的伺候她。

    后来,王氏因病卧病在床,刘翠每天精心伺候,晚上还与王氏睡在一起,一刻不离的看着她。

    王氏能干的时候一直在二儿子家里,如今病了却让大儿媳一人照顾,她感到很愧疚,就说要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

    李老实两口子知道王氏的心思,劝说她不要多想,就安心住在这里,他们愿意照顾她,可王氏也是个倔脾气,非要两家轮流不可,李老实没办法,只能与李二能说了。

    李二能两口子很不乐意,但也不好拒绝,就硬着头皮同意了。从此之后,王氏就一替一个月轮流在两个儿子家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