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孟夏时节,墨绿的梧桐树夹在微雨中摇曳着,隐隐约约传来细细的响声。雨水打在瓦砾上,溅起水珠吸在地面上,夹带着葱葱的香气弥漫开来。此时的雨巷清静而又宁静,deepblue-color的经幡在风雨中那样凄凉,而唐若尘的心思却早已经被别的事情所牵绊,像是这场雨,他能否静下心来领教一下它的神韵?

    他住在这里已经有几个月了,可是他对这条雨巷的了解始终浅薄。稍有不慎,随便的乱钻一下胡同,就很容易走过头,只好绕远路汇入大街。现在,他站在一个口袋巷的路口,环顾四周,几个小孩子打着伞在那里疯跑,他们的欢声笑语击打在唐若尘心上,就像是在推开一扇花门的瞬间那样清隽才人。在这个微雨的季节,他被雨水染上了墨色,曲折而优美。

    他的心情也如此沉重,他为了一本书和好几块元宝,而在这里降落,并且落红不是,落花成泥,没有了家,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全部。他的生活丰富而庸俗,喜爱音容笑貌,挥金如土,在四海为家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完全的明白人生的意义。

    唐若尘开始向前走去,不经意间,他竟然发现了一座陋室,门还开着,里面清幽雅致,餐桌上放着几本古书,佛像悄悄地生长在角落,并没有剃过头的和尚在歌唱,Vivien玩曲了,他依旧是一个人,他也无法彻底脱离尘俗。

    他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去,心中萦绕着诗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愁涌山头日已西,信步海棠亭去。”他绕着雨巷转悠,见到一片翠绿色,竹林深处,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庭院让唐若尘驻足,他走进去,旋即,一只白色的蝴蝶轻飘飘地从他身边掠过来,奇异得让他暂时忘却身世,忘却一切。

    唐若尘心里的那株山茶在此刻忽然非常嫣红,就像是在昭示着什么。缓缓地抬起头,他看到了在明媚阳光里的一幅画:一位容颜俊美的青年正坐在锦墩之上,手中捧着一本书。他的衣着素雅,却不减脱俗的风致,唐若尘不自觉地屏息静气,望着这位美丽而神秘的人。

    忽然,那位青年抬起头来望向唐若尘,他的眼中透着一种清冷,一种不可描述的情感,这种情感像是羽毛轻飘的漂浮感,令唐若尘陷入独特的情感空间,他不由自主地靠近这个人,细细捕捉他的呼吸。

    “你好,我叫弦之。”那个人突然开口了,声音清雅而又低沉。

    唐若尘微微一愣,随即轰然醒悟过来,他心底有些悸动,仿佛听到了什么神秘而又无穷的呼喊。他想说话,但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弦之却不以为意,他轻笑一声,将一切带入了诗意,这意味着一种缠绕而又悠远的情感,唐若尘被他迷住了,心底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激发出来,像是有一只鸟扑腾着翅膀在心底飞舞,欢呼雀跃。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若尘一直留在这条雨巷,与弦之有着各种形态的接触,从文学到艺术,从生活到感情,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渐渐升华,仿佛是一场仙境之旅。在这个孟夏,他们互相温暖和扶持,彼此间的情感像是诗词般优美。

    到了季节之末,他们在一场秋雨中轻声相别,唐若尘再也没有返回那条雨巷。他以旖旎的诗歌和画作向弦之表示爱意,形成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美好情感。但时间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唐若尘不再年轻,他需要面对生活的现实,走出这条雨巷,他需要自己承担生活的责任。他回到现实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但他并没有忘记那段美好的记忆,只是将它们珍藏在心底。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市集上看到了一幅名家画作,画中正是弦之的模样,这使得唐若尘的思绪留连不去。他不禁回想起那条雨巷,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日子,那些诗情画意般的细节。

    他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又回到了那条雨巷,他期待着看到弦之,期待着重拾往日的记忆。但现实总是那么骨感,他始终没有再次遇到弦之,只能望着雨巷中心的梧桐树,想起那段美好的历史。

    渐渐地,他明白了一些道理,明白了生活中的珍贵,明白了回忆的重要性。他继续画画,继续写作,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珍藏着那些美好的回忆。直到某天,他的作品被邀请展出,他的目光遇到了一位青年,那个青年容颜与弦之世无二致,唐若尘的思绪陡然狂飙,他仿佛再次回到了从前。

    但是,他并没有再次靠近那个人,而是微笑着,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将它们寄存在心底,一路前行。因为他明白,在成长的路上,回忆是最好的支撑,而那段美好的历史,也将永远珍藏在他的记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