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荀彧与郭嘉沉默良久。

    最终,荀彧面色严肃的看向董宁。

    “将军之志,我已明了。”

    “在下有一问,想问公子,不知公子可否为我作答?”

    荀彧看着董宁,神色郑重的问道。

    见到荀彧认真的目光,董宁知道,荀彧的最后一个考验来了。

    这个年代,君主选择贤臣。

    同样的,贤臣也挑选君主。

    “但讲无妨!”

    董宁右手前伸,平摊于前道。

    “在公子心中,忠字的含义如何解读?”

    荀彧神色严肃的问道。

    忠!

    这个字贯穿了整个华夏历史。

    无数忠臣义士名留史册,哪怕是在现代,也有无数的大好男儿为这个字而慷慨赴死。

    忠,一直是华夏民族的美德之一。

    正所谓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十个字几乎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都有。

    哪怕再混账的的一个人,他也总会占据那么一个字。

    而荀彧此时发问,自然是有其深意的。

    “忠字如何书写,那么在我心中,它便如何解答。”

    董宁没有迟疑,将心中的回答说了出来。

    听到董宁如此说,荀彧心中大为失望。

    因为他听懂了,董宁并不是一个忠臣,因为忠臣不会遵循本心,而是会尽忠臣之所能。

    就在他准备送客之时,董宁接下来的话让他迟疑了。

    “那不知,先生对于天字如何做解?”

    董宁神色平静地问道。

    天?

    荀彧没有思考过,因为这个字算是文字里面最容易书写的一个字之一了。

    正因为没有思考过,所以当董宁问出此字后,荀彧一时间没有回过味来。

    “天,乃两横一人,人的头顶之上,顶着苍天。”

    “那么先生觉得,人,重要否?”

    听到董宁的再次提问,荀彧一时间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明白了,明白董宁的内心,也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董宁的心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天下的人。

    或者说,在他心中,他最在乎的是天下的百姓,而不是宫中的那位皇帝。

    这样的人,你说他是不忠不义之人?

    不,他的忠义在于千千万万的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君。

    “我可以跟你而去,若是有朝一日,你我之道冲突,我必不会再献一策,且你不能逼我。”

    良久,经过沉思之后的荀彧神色无比郑重的说道。

    在他看来,董宁的道与他的道,目前并不冲突。

    董宁忠天下之人,而自己所忠的乃是天下。

    若是有朝一日,大汉的皇帝是一个明君、圣君,天下因此海晏河清,那么董宁的道便会与他的道完全相合。

    “当然,若非自愿,所出计策我也不敢用啊。”

    董宁半开玩笑地说道。

    “呵呵呵!”

    听到这句话,众人都从刚刚紧张的气氛中抽离出来,纷纷面露笑意。

    “阁下听了这么久,还不知姓名?”

    董宁看着一旁傻笑的郭嘉,问道。

    “区区一闲人,不足道耳。”

    郭嘉连忙收起笑脸,装作一副我还没玩够,我还不想出仕的模样。

    “主公,此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是我之好友,才识超群,足智多谋。”

    荀彧面带笑意的在一旁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