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安,太极宫。

    李世民龙案前摊开着大量的奏章,显然经过了皇帝陛下的御览,却并没有给予批示。

    行事向来果决的李世民凝视着如山的奏章,久久之后才长叹一声。

    “辅机,蝗灾刚过,又现疫灾,北方边界突厥蠢蠢欲动!”

    “呵呵,朕自继位以来,自问尽职尽责,从未有一日懈怠,欲有一日令我大唐王朝兴盛,百姓富足,甚至令万邦来朝!”

    “谁曾想……”

    此刻的太极宫内,便只有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君臣二人,连个侍奉的内监都没有。

    长孙无忌不但是皇后长孙氏的亲哥哥,乃当朝国舅,也是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争雄天下与玄武门之变时,也是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长孙无忌有如此特殊的身份,也只有他们两人单独相处时,李世民才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慨与忧虑。

    “陛下不必如此,朝廷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赈灾,朝臣与天下人都是看在眼里的,现在蝗灾已经平复,正是因为上天感动于陛下的诚心。”

    李世民听到他的安慰,反而冷笑起来。

    “天下人真的是这么想的?据朕所知,蝗灾刚过,山东豪族又纷纷上书,所说何事啊?”

    长孙无忌露出尴尬的神色。

    大唐时,所谓“山东之地”,乃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大片疆域。

    此处多有世家大族,名儒辈出,对于此时的清流评议影响极大,偏偏山东归附于大唐的时间较短,世家大族对于李氏等“陇西门阀”颇看不顺眼。

    在先帝武德年间,“山东之地”就是平而后降,降后又叛。

    到李世民这儿,好歹不再有叛乱之事发生,可是那些个世家向来不太给朝廷面子,有事儿没事儿就讥讽一番朝政。

    那些个儒生,治世之策没有,说风凉话的本事那是一个赛一个高超,陛下都多次被气得火冒三丈。

    蝗灾肆虐之时,他们就多次上书,直指蝗灾乃是上天的警示,暗讽皇帝应该下诏罪己。

    好不容易压下了蝗灾,若是再让疫情大规模爆发,指不定他们说出多么难听的话。

    “陛下,对于那些个腐儒之言,不必在意。自古以来,遇到蝗灾之年,有哪朝哪代能强行赈灾压制灾情?”

    “只有明君在世,上天庇佑,才有蓝田县进献土豆,让朝廷和百姓手中有足够的粮食。”

    长孙无忌这番话并不是故意拍李世民的马屁,而是委婉地进行劝慰。

    只是,纵然长孙无忌乃唐之名臣,心思百转又有丰富的为官经验,此时也无法提供任何有效方法,解决掉疫灾冒起的苗头。

    李世民也感慨地点了点头。

    “是啊,多亏了有土豆种植,成熟快产量高,使得朝廷有足够的底气全面开仓赈灾,而且还不会耽误北方战事补给,那个蓝田县令,实在是有大功于社稷。”

    别看上次韩东时没给李世民面子,他在大唐皇帝心目中的印象却还不错。

    李世民向来重视人才,回到朝廷之后,没少对着房玄龄等大臣甚至是皇后念叼此人。

    说起韩东时以及他所进献的新作物种子,李世民的心情也明显好转。

    就在此时,一名内监领着后宫宫女步入大殿。

    “陛下,该进膳啦。娘娘派人来请陛下回后殿,说是试做成功了辣椒调味的美食呢。陛下当以龙体为重,误要错过进膳时间呐。”

    自从蝗灾扩散,李世民常常宿夜处置奏章,皇后心疼陛下身体,定时都要派宫女前来提醒他进膳和休息。

    李世民哈哈一笑:“咱们刚说到韩东时,皇后就报知……嗯?”

    他说到一半,似乎想到什么,直接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