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世民的微服小团队,现在的重心完全转到了蓝田药庐方面。

    然而,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去之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哪怕朝廷能从蓝田县学到整套的防疫措施,又有灭菌兰相助,哪怕比起小小的蓝田县,朝廷特别是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拥有着极为富裕的府库。

    但是,要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推行此策,需要的人手与消耗的银粮,会更加惊人!

    在优先保障北方战事供应的前提下,国库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隋末各地的起义以及割据势力混战,对于华夏大地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

    大唐建立于关中,武德年间全力争夺天下,几乎没有余力恢复发展。

    而且武德年间,大唐还存在着对前朝投降的官员封赏过度的问题,到李世民当上皇帝,朝廷府库之空虚,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靠这种家底,其实并不足以支撑与突厥的全面战事。

    不过大唐初期,名将辈出,李世民本人更是当世最顶级的统帅,依靠着将领的出色指挥再加上大唐军百战精锐,依然着较少的兵力依然能与突厥对抗,甚至寻找决战之机。

    但在用兵上,能以精锐弥补数量之不足,减轻后勤压力,在地方施政防范疫情方面,钱粮却省不下的。

    哪怕直接把长安府库掏空,也不可能让各州县都召齐足够的人手进行培训。

    至于强拉壮丁之事,根本不需要考虑。

    隋炀之覆,殷鉴不远,中智以上皆知道绝对不能做这种急功近利之事,何况李世民。

    短期内想要充实府库,应对巨额的支出……呃,好像也就只能在商税上打打主意了。

    李世民苦笑起来,按这思路,自己最后走的路子岂不正是现在韩东时的方法?

    只不过是规模从小小的蓝田县扩大到了整个受灾的关洛陇右地区?

    想想他们之前指责韩东进的话,真有点儿无地自容。

    好在,身居高位,最基本的一样本领就是脸皮要厚。

    李世民内心下定决心,不但防范疫情要学习蓝田县的做法,就连从那些豪族大商贾掏钱的手段,也得多学学蓝田县。

    世人都知道,即使是大乱之世,大灾之年,那些豪族世家依然囤积着大量的钱粮财富。

    可是,怎么在不引起巨大反弹的情况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钱粮掏出来,就很讲求手段了。

    如果,韩东时所说没有夸大,酿酒在不会加重粮食负担的前提下,确实是非常有前途的吸引商人的手段啊。

    灭菌兰对于他们的震动已经缓过来了,李世民再次对蓝田县的酿酒贩酒之事产生好奇。

    反正韩东时自己也说过,会在此事上给自己一个交待,证明蓝田县绝无违反朝廷律令之事,那就看看他怎么交待的!

    李世民很“贴心”地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韩东时好好准备一番,看看他能否再给自己一个惊喜。

    ……

    韩东时此时早就把对李世民的承诺丢到九霄云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