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韩东时看着拜倒一地的大唐将领们,心里还是略有些小得意的。

    虽然来到大唐之后,也算是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朝廷之中对于蓝田县各种变革的争议之事同样很大。

    与蓝田县本地见识过了韩东时的手段,从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尊敬着自家县令大人不同,海不言等将领与朝中大臣一样,都对韩东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除了程处亮这个曾经的二世祖之外,对方是韩东时第二批,真正从敌人收服为手下的目标。

    而且,他们是亲眼见到韩东时发明改进的火药威力,打从心底感到服气而改变了态度,直接让韩东时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当然了,韩东时也不是会轻易被飘飘然的感觉冲昏头脑的人。

    他没有借机得意忘形,此时所思所想,还是从如何快速训练大军形成作战能力,如何帮助蓝田县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思考。

    “几位将军起来吧,我等皆为大唐效力,目标都是让将士们在战场上好好杀敌,保存自己,能得朝廷封赏荣归故里,而非成为突厥人显摆的战功。”

    “本帅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之后的训练,还要诸位尽心督促!”

    韩东时“大方”地表达了自身态度。

    昨晚小施手段,对各营将领施之以威,现在也是时候示以恩德。

    软硬手段都要利用起来,不可偏废。

    假如没有昨晚狠狠的让海不言等人吃过教训,韩东时才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呢。

    那样非但不会让人念着他的胸怀肚量,在军中滥施恩德反而更容易被人看轻。

    韩东时知道海不言等人是震慑于火药的威力,再加上昨晚“看到”了被突厥冲破战阵造成唐军溃败的幻象,所以对自己低头,现在也以此为切入点。

    果然,海不言等人脸上露出又感动,又惭愧的神色。

    “大人,我们若现在催促后续军士尽快赶到蓝田,从现在开始认真训练,能来得及吗?”

    韩东时信心十足地道:“几位莫不是忘记了程处亮的大营是何时开始训练的?”

    “火枪武器的另外一项好处是,成军极快,训练非常简便,一月之内即可成军,甚至半个月就能勉强达到上战场的程度。”

    海不言等人又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依大唐军的选拔标准,若是要挑选专门的弓箭手,对于身体素质不但有严格的要求,入选之后更是要数年如一日地进行训练,才能保持开弓水准,保证在战场上的射程与准头。

    所以,大唐军中弓手的武器成本虽然很便宜,但是训练弓手的成本却极高,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反观燧火枪军,以现在的工艺,制造燧火枪成本高昂,但是随着工坊不断变多,工匠越发熟练,这方面的成本总会降下来的。

    可是他们对于燧火枪兵的挑选条件会很宽,有更多的潜在兵员,同时训练成本要低很多,只要严格按照韩东时所说的姿势与阵型,就能发挥足够的威力。

    其他的要点,则是战士们的士气与坚强的意志。

    别看燧火枪乃是“远程武器”,但既要面对敌军骑兵的高速冲击,有时候又要跟敌军的远程武器对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要保持着整齐的阵型。

    阵型一乱,燧火枪齐发的威力将大打折损。

    不过,韩东时对于大唐将士的纪律还是颇有信心的,自己在之后的训练之中也会着重强调这方面。

    经过这一番“和解”,韩东时与众将暂时化解心结,虽然还不能对整支大军如指背使,至少之后的训练是不用担心了。

    ……

    大唐北境,阳山原之上。

    这片高原地势虽高,但是本身却相当平坦,夏季之时很适合放牧牛羊,但是入深秋以后,直接化为一片冰雪,所以又称“阳山冰原”。

    大唐军自上月开始,由李靖将军亲率精骑,展开对突厥人的重点反攻,一度打得突厥人鬼哭狼嚎。

    所以,其他战线的唐军可以顺着向前推进,各军之间形成层层掩护,避免给突厥人留下破绽,被其抄了后路。

    左龙卫军万余精兵奉命进驻阳山原,在此监控西北方向的突厥人。

    可惜的是左龙卫军乃是一支步军,军中只有少量战马,几乎全都给了哨探们,使得左龙卫军虽据有阳山原这处要点,但是可以辐射防卫的范围较窄,甚至自身还要面临突厥人的威胁。

    作为大唐一等一的名将,李靖自然不会犯调派军队不考虑其军队组成的错误。

    他直接调派一支精锐步军守在阳山原,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考虑到后勤供应,以及给百姓施加的负担,大唐军在北疆的兵力远远不如突厥人。

    若仅是防备突厥人的进攻还好说。

    大唐军可以利用好城池关隘与地形,尽量在群山分割地形的地方狙击突厥人,不让他们利用起兵力和骑兵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