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孙无忌叹道:“从李靖将军发回来的奏报看,其实我大唐精锐骑兵面对突厥人足有一战之力,甚至还有优势,可是突厥人太多了,再加上草原地形来去如风,随时可以瞄准我们的步军弱点进行反击。”

    “此事若不加以解决,直接对突厥人反击,只怕会有疏漏,反而损兵折将。”

    他过去乃是军中谋臣,现在又身负宰辅之职,考虑问题比起单纯的武将要保守些。

    “李靖将军派出使者回朝廷,希望三辅之地乃至于长安做好应对突厥人的准备,同时他还询问朝廷是否在训练一支新的军军,是否能有效牵制突厥人的骑兵冲阵。”

    “嗯?”

    李世民当场愣住。

    “什么弩军?李靖是从哪儿听到的消息。”

    长孙无忌苦笑道:“臣起初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想,寻思着李靖将军所问的,是不是蓝田正在训练的那支火枪军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起来就是如此了。

    “切!李靖将军怕是从来没有见过蓝田的那支新军吧?甚至传着传着变成了弩兵,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另一旁的尉迟敬德不由得急道:“陛下,由此也可见李靖将军受到的压力极大,希望朝廷有所支持,不如我带着长安本部人马前去支援,然后把洛阳守军调至长安?”

    作为大唐都城,长安本城不但有足够的守军,周围还驻扎着一营人马,其中颇有些骑兵。

    尉迟敬德等人都清楚对付突厥人的时候,一支骑兵能发挥的作用远胜过步军。

    李世民点了点头:“也罢,你对于北方地形更加熟悉,就由你为正,薛万彻为副领军北上,尽量拖住敌军,不要让他们有机会绕至长安三辅之地。”

    尉迟敬德抱拳领命。

    李世民则是叹了口气,对于北疆的安排只能如此了。

    尉迟敬德乃是当初宋金刚麾下降将,后来被李世民收服于帐下。他长期于太原以北作战,对突厥军和地形都很了解。同时也是一员勇猛的骑将。

    薛万彻的名声虽然比不过尉迟敬德,但对于骑兵的了解甚至还在他之上,本来是太子府的有名猛将,李世民先为太子后为皇帝,对于原太子府的人才没有追究,反而大力招揽,薛万彻就是其中的第一流人才。

    有他们二人支援,必可让李靖如虎添翼,只是……唉,还是兵力方面不足啊。

    长安城可是把最后的老底都押上了,再说还有什么能增加北方边疆的战力……好像还真的指望韩东时了。

    一方面,他改进的炼铁技术……不对,按他的说法是发展出所谓的“钢铁产业”,有可能改进目前大唐军用钢铁的质量,大幅增加产量。

    另外,就是李靖在奏报中提到的“新军”。

    “程咬金,现在蓝田县练兵到底有何成就,他们什么时候能上战场啊?”

    朝中本来对于韩东时的训练新军没有放在心上,更多的是李世民本人一力支持,三位国公被韩东时说服。

    现在,他们是真心希望韩东时能在练兵方面也给出一个好的答卷。

    程咬金正要回答,突然听到外面太监上报,裴寂领着一帮大臣求见。

    “嗯?他们这种时候来干嘛?”

    李世民回想了一下,好像没什么未处理完的政务,裴寂主动带领老臣反对李世民的各种政策,没有主动求见的道理啊。

    “让他们进来吧。”

    无论如何,那些老臣个个身居高位,总不能关在殿外不见,李世民让人传见。

    没想到,他们一进来,直接对着北疆战事发表起意见来。

    尉迟敬德没好气地嘲讽道:“几位大人,当初平定天下的战事,多是靠原秦王府,后来你们也少有参与军务,莫不是在家里多读了几本兵书,觉得自己会打仗了?”

    “前线之事,自有李靖将军负责,你们跑来指手画脚什么?”

    尉迟敬德的官位并不及裴寂,可是在用兵方面,他还真有资格不把在场的大臣们放在眼里。

    关键他所说的都是事实,秦王府的文臣都远比这些朝中大臣更懂用兵。

    裴寂脸色一沉,并没有任何惭愧的感觉,反而因为自己官位已高,只觉得尉迟敬德挑衅宰相,实在无礼。

    “我身为宰辅,主掌朝局,关心前线战局有何不对!”

    “陛下,尉迟敬德目无宰相,惊扰朝堂请治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