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韩东时刚刚回来的这段时间是注定没法摸鱼了。

    因为他是三州刺史,现在三州之地的主官,所以当他护送粮队之时,三州原刺史早已经调迁他任,州衙自行运作,衙门里的官吏按朝廷的指示还有他们过往行事,他们也摸不清楚新的上司会是啥性格,现在的想法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他们受到“前任”官员的影响,对于韩东时印象不佳,觉得他在蓝田采取的措施多是哗众取宠,可是也不想得罪新上司。

    韩东时上任,他们不敢质疑朝廷的决定,但是师爷等人想要提前接手衙门里的事务,那是想都别想。

    师爷略微有点儿抱怨:“我等本想为大人分忧,在您来之前,先做些准备工作,咱们蓝田县集中的工匠可不少了。谁知道那些衙门官吏不识好歹,根本不给咱蓝田面子嘛。”

    师爷可不是心胸宽广的人,借机在韩东时面前小小地告一状。

    韩东时笑着扫了他一眼,摇头道:“师爷不必心急,他们的心态保守些,也不能算过错。”

    师爷闷声说道:“不管他们是什么心理,大人都可以以此发难。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咱们先狠狠杀一通地头蛇们的威风,然后才好快点儿掌控衙门,防止他们暗中动什么手脚。”

    师爷久历官衙,自然懂得其中关窍。

    之前周围州县地方官吏对于自家大人都抱有敌意,现在大人一朝飞升,直接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说不定就有些小吏心中不忿,背后捣鬼。

    师爷与衙中小吏都是亲身参与蓝田县的各种建设,虽然在韩东时手下办事,极为辛苦,但也过得前所未有的充实。

    在他们心中,自家大人才华过人,乃是当世名臣。

    但是,像大人这种“大人物”,心思才华自然都用在发展实务之上,对于衙门内部的勾心斗脚未必了解。

    他们作为大人的左膀右臂,当然事事要想到前面,替大人排忧解难,不要让大人的计划因为各种小事被耽误。

    “我临走之前,让你们提前把可以调走的工匠统计出来,可曾完成?”

    “请大人放心,我们已经提前通知相应的工匠及其家人,他们都做好了准备,两天之内就能收拾出发。”

    “那些燧火枪工坊的工匠是否已经排除?”

    “现在燧火枪生产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之数,按大人哈哈目前所有工坊转而生产易损配件,我们所列的名单之中没有火枪工坊任何工匠。”

    韩东时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师爷这段时间的工作极是认可。

    他既然升任三州刺史,不管是为了自己的计划还是壮大整个大唐的实力,都需要把蓝田“新政”扩展到三个州的疆域之内。

    至少要把目前已经集中起来的工匠全部利用起来,强化大唐经济,让北线作战的将士能得到充足的补给。

    但是,韩东时也不是圣人,不可能真的完全无私。

    他可以把灭菌兰与高浓度酒精,甚至是新的炼铁工坊快速分享到三州之地甚至是其他州郡,但是炼制燧火枪的技术与工匠,必须留在蓝田县内!

    韩东时早就暗中做出防备,许以重金把相应的工匠家人也接到了蓝田县内安置,若是不愿意举家搬迁的,他也不会为难,但是绝对不会把他们安排到要害位置,绝不可能让他们接触到真正核心的技术工艺。

    唐朝风气开放,大家也都想有个好的生活,所以“金钱攻势”之下,绝大部分工匠都没有犹豫,此事进行的毫无波澜,就连朝廷也没有发觉异常。

    至于裴寂那些个等着找碴的文臣,从骨子里就轻视商人和工匠这些阶层,对于燧火枪工艺又完全不了解,哪怕时刻盯着蓝天,也没有发现其中利害,自然也不可能直接对韩东时进行弹劾。

    这些事情只有他们“蓝田人”才明白其中内情。

    师爷同时提醒道:“大人升迁的消息传开,吴周何三家家主已经暗中来到蓝田,独孤宇文两家也派出他们支持的商会首脑,都想要见见大人您,表达继续合作之意。”

    蓝田大力发展工坊,而且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特别是最近炼铁工坊的展开,但凡有些眼力的大商贾都能看得出他们的潜力。

    因此,蓝田与各地商人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早已经不是仅靠着卢国公府的关系牵引来的商团。

    而且这种合作乃是双赢,能实实在在带给几大商会以及他们背后世家利益的,自然极为稳固。

    独孤和宇文两大世族,乃是从晋末之时就开始在草原崛起的大部族,历经北朝朝代更迭直至隋朝成为整个天下都赫赫有名的顶级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