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韩东时和李靖都没有想到,他们两人一南一北,在战术思路上竟然想到一处去了。

    韩东时派出信使是主动与李靖将军沟通战术,希望能达成配合,而李靖同样也派出信使,提醒他突厥可能的入侵,希望他提高警惕,不要吃了大亏。

    “真不愧是李靖将军,大唐战神,把突厥人的心理算计得很准啊。”

    韩东时看到李靖将军信中所列,比自己所想更有条理,心中暗暗佩服,对这位大唐军神也更有好感了。

    李靖则是大为意外:“韩东时过去真的没有上过战场吧?他的算计谋划竟然如此之深,真是大江后浪推前浪,不可小视啊。”

    李靖对于韩东时的名头,几乎全都是由新的燧火枪军而来,由最初的好奇,到击败莫哈部族之后的赞赏。

    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把韩东时当成一个脑子里有许多怪点子,而且技术很厉害,可以改进炼铁技术,制造出新型武器的人才。

    没想到,他在用兵思路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这份计划可是他呆在后方“凭空”分析出来的,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书说汉高时张子房能料敌机先,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人诚不欺我。

    当然,这番话李靖并没有宣之于口中。把韩东时直接跟汉初张良相提并论,在别人看来是过分捧高,反而可能给韩东时带来祸事。

    两人心中有所默契,那战术安排就更好办了,表面上都维持原样,对于小股入侵的突厥骑兵听之任之,暗中已经开始集中兵力,只等大鱼上钩。

    ……

    就在韩东时准备“迎宾大礼”的时候,朝廷答应他的厢军已经集合完毕,来到罗州。

    李世民交代朝廷议论此事,是借着调厢军守护粮道的名义。

    本来他们的驻扎地并非罗州,不过通州和平州也在韩东时的管辖之内,领军的秦怀朔又是明白内情之人,没有外人之时自然也不必演戏,直接就把一万厢军带到罗州城外,也节省大家的时间。

    “秦怀朔见过大帅!一万厢军皆已安营,之后如何安排,还请大帅示下!”

    韩东时初见秦怀朔,内心不禁暗暗喝彩,好一位少年英杰!

    秦怀朔比程处亮大了少许,为人却更加稳重得多,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受过伤退出军队,有过低迷的时日,因此神态内敛,不见少年人的张扬,反而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稳重。

    他的年纪不比韩东时小,又出身将门秦家,曾经在军中立过功勋,但初见韩东时却没有任何轻狂之态,反而极为恭谨。

    当然了,这可能也是因为韩东时现在官位高升,不提军中之位,单是他手掌三州刺史,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封疆大吏,等闲一个军中年轻将领,论地位可远比不上他。

    韩东时初见秦怀朔,就有点喜欢这个年轻将领了,主动上前把他抚了起来。

    “我与程处亮相交,又多次的你父亲在陛下面前说项,助我完成军中的训练计划,成立火枪军,我们之间就不必客套了,我便称呼你为怀朔吧。”

    “我曾听处亮说起你当初负伤之事,正好我火枪军的将领只需要冷静准确地指挥,可以避免直接上阵与敌厮杀,怀朔在我这里必定能大展抱负,将来所立功勋未必就输给你的哥哥。”

    所谓聚移气,养移体,韩东时官位高升,以前又常跟李世民等人打交道,虽与秦怀朔平非,但说话之间自有气度,狠狠地抚慰了一把秦怀朔的心灵。

    其实,向他说明秦怀朔曾经负伤之事以及现在身体并未复原的,不是程处亮,而是秦琼本人。

    不过韩东时对年轻人的心态更加了解,为了照顾秦怀朔的面子,直接说成是从程处亮那里听说到的。

    秦怀朔果然听得心里大感舒服,觉得这位上峰虽然年轻骤贵,得遇陛下赏识,但却没有骄傲的心态,实在难得。

    他跟程家关系极好,也得到父亲的提点,所以面对韩东时主动亲近的态度自然本为配合。

    “私下里,我便称呼大人为韩大哥,不过军中还是颇讲阶级之法,法度不可乱,大人就是我的主帅,万事大事尽管以军令吩咐便是。”

    两人谈笑着,走向厢军军营。

    这支厢军被秦怀朔调教得不错。

    按说他们是由地方官府组织掌握的部队,远不如左右卫率,也就比关中的“弓箭社”等民间武团强些,但也强不到哪儿去。

    可是,秦怀朔将他们集结,短短几天的调教之下,竟然有了一丝军纪严整之感。

    单从其扎营驻军看,营地布置得法,而且军士在营中未见大声喧哗者,像罗州城防军那种偷偷饮酒之事更加别提了,这支军队的素质已经超过了韩东时的期望。

    “怀朔,看起来你对练兵也很有心得呀,若是你父见到这支厢军,必定也会感到欣慰。”

    秦怀朔却摇了摇头,没有接受韩东时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