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义父,黄甫义真愚忠汉室,更无义父胆略魄力,不足虑也。”

    听闻董卓问起这个,吕布便开口道:“早年孩儿便听说,皇甫义真剿灭黄巾贼主力,威震天下,重兵在手。”

    “当时便有凉州名士阎忠,劝他尽起大军并召四方之众,杀奔雒阳,剪除宦官,废黜灵帝,取而代之,另建新朝。”

    “然皇甫嵩听闻,直接断然拒绝,言自己威德尚不及天命。一旦作乱,上苍必然会降下惩罚。而他,也只会一心做汉朝忠臣。”

    听到这里,李儒也想起了:“不错。属下也记得阎忠又拿淮阴侯,功高震主的故事来劝说,莫要落得第二个韩信的下场。”

    “结果,黄甫义真却说朝廷若忌惮,也不过将他废为庶人,还能留个忠臣的好名声。即便身死,也可永世不朽,何其愚忠也!”

    “然也。”

    董卓见麾下两智囊都如此轻松,不由也笑了起来,道:“尔等不知,去年朝廷征召老夫为并州牧,要老夫交出兵权,老夫不从。”

    “黄甫义真的侄子皇甫丽,劝其以不从诏命的名义诛杀老夫。”

    “结果,黄甫义真却说老夫不从诏命自然有罪,而他若没朝廷命令便擅自诛杀大臣,亦然有罪。”

    “如此愚臣,难怪灵帝有事则用,无事便弃之如敝履,哈哈哈......”

    听到这里,吕布抬头奇怪地看了一眼,忍不住腹诽:你笑尼玛呢......我跟李儒可以说皇甫嵩愚忠,你也跟着笑是脑子被驴踢了?

    对于我等来说,皇甫嵩是你的敌人,我们讥讽没一点问题。可你不一样,你除了是皇甫嵩的敌人外,还是一位领导。

    试问天下哪个领导,会不喜欢皇甫嵩这种百战百胜,还任劳任怨的能臣?

    历代朝廷武庙里供奉的名将,连关二爷都在北宋初期曾被移了出去,可皇甫嵩何时被移送出去过?

    不过,想到董卓马上还要杀了自己的举主袁隗,吕布也就不奇怪了:董卓这家伙,政治水平是真心不行。

    由此,他也跟着笑了两声,才道:“义父,皇甫义真这等人不是忠于朝廷么?......义父可让朝廷下一道诏书,召来朝廷任职。”

    “如此,关中隐患顿消,还能再增一大助力!”

    董卓闻言,当即大喜,道:“吾儿之计,与贾文和不谋而合,实乃天赐奇谋至老夫身边矣。”

    说完,又饶有兴致地看向吕布,道:“只是不知,倘若皇甫嵩奉诏而来,何人又去替老夫接管关中精兵?”

    吕布一愣,有些不解:你看我干啥?

    皇甫嵩那里可有三万精兵,比我手里的还多一倍。且关中肥沃,长安乃前汉都城,也乃王霸之所。

    这等地方,你会放心地交给我?

    随即又看到董卓晦暗却隐含杀机的眼神儿,吕布懂了,瞬间就懂了:尼玛,居然在试探我!......

    外界重重压力袭来,老董你看似稳如老狗,实则已慌得一批,开始对我这个手握重兵的儿子不放心了。

    想到这里,他当即开口:“此人,非义父胞弟不可也。”

    “唔......”董卓闻言,果然才放心大笑起来:“吾儿所言甚是。如此,老夫明日便上奏朝廷,依计行事。”

    “待解决完皇甫义真这后顾之忧,老夫便再无掣肘。届时,必要让那些不知抬举之人,知晓老夫的手段!”

    这话落下,杀气森森,犹如实质。

    可见老董这些天,心中已憋了多少邪火,等待着杀戮发泄。

    一次失败,老董开始变坏。多次失败,老董开始变态。

    而历史也证明,董卓就是在遭遇关东群鼠叛变后,才开始大肆杀戮实行恐怖统治,彻底将性格里的残暴狠辣释放出来,希望用这种方式维持权力。

    吕布不由心中发寒,不知真正到了关键地步,自己是否能顺利劝服董卓,只迁天子和公卿大臣,而不动黎庶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