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天,秦芽斜倚在窗前的的靠椅上,小妹秦蓉急急地跑进来,“姐姐,有人找你。”

    秦蓉拉起人就向外走,她来不及急问是谁找自己,就被自己调皮的妹妹拉了出来。

    芽儿看到来人愣住了,竟然是几年不见的柳康!

    过去了这么几年,他气质更显得冷静出尘,沉静稳重,脱去了几年前的稚嫩。

    总之让芽儿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在此刻见到柳康让秦芽很开心,像是久别重逢的好友突然出现,又是讶然又是欢喜。

    柳康看到她被妹妹扯出来的那一瞬,眼睛始终未离开她。自己心里不由感叹,几年不见,她褪去了小时候的婴儿肥,已然成了一个清秀、白净、娇俏的姑娘。

    柳康几次张嘴想说出话,嗓子却好像被人卡着发不出声。

    他们这样彼此看着对方。

    最终柳康打破了沉默,“秦姑娘,一切可安好!”

    芽儿这时才反应过来,柳康真切的站在自己的面前了,真的回来了。过了这么多年,她以为他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地方。

    也许他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帮助自己的过客,一个在自家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罢了。

    有时芽儿也会想,有机会自己能帮助他就好了,总想为他做些什么。

    柳康与人打交道一直沉静少语,虽然气质温和,但总是透着一股淡淡的疏离感,别人也难以接近。

    不过以前他们两人在一起时,总有话题可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都觉得很轻松。

    芽儿眼睛不眨地看着柳康,听到声音才意识到他在跟自己打招呼,她急忙上前行了礼,“柳公子,来的是贵客,请进屋休息下。”

    柳康略作犹豫回了礼,一个衣着葛布的中年人,从马车上正往下搬东西,妹妹秦蓉把空间留给二人,有眼色地离开去沏茶了。

    柳康进屋在茶桌一边坐定后,芽儿递上妹妹沏好的茶,放在他的旁边。

    自己则坐在了茶桌的另一边,等着他说话。

    他静静地望着她,好半天才开口道:“本地的地瓜粉是你家做的?”

    芽儿笑道:“是我家的,没有大量的,只是自家家里人做,拿出去卖,够家里的生计。”

    芽儿想着他来了,提到了地瓜粉,几年没见面,肯定打听清楚了是自家的营生。

    他沉吟了下,“这几年没有来,家族出了变故,我家也受到了牵连,以前的商铺全部抄家充了公,全家所有人都流放到了边境。我今年能回来,全靠了舅舅这几年的运作,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全家族的人还在边境苦寒地劳作受苦,朝不保夕。既然你有这个法子,本地地瓜又多,可以盖个作坊,把产量做起来了,销往全国各地,干的粉条储存运输都很方便,不愁没有销路。”

    芽儿没有做大的原因一是资金不足,在外面要有人脉支撑;二是有这门手艺也可保全家生活稳定,小富即安,有节余就行了,也就是小地主婆的思想。

    如果按照柳康的想法,做大做强她想想就激动。

    既然柳康一回来就找上她,那就是他看到了这是门长远的生计。听起来他现在很困难,遇到了难处。

    她也没有等妹妹秦蓉去找爷爷过来商量:“好,只要是你想做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帮你,但是资金方面我提供不了多大的支持。”

    柳康听到这句话,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岸边的一撮生根的草,心里总算有了着落。

    他听了这句保证,内心的激动按捺不住。

    柳康从边境回来之后,舅舅给了五千两银子,作为本金,他本来没打算要的。

    但现在他身无分文,跟舅舅客套这些显得自己太虚了,只有拿着这些做本钱,东山再起,才能更好地报答舅舅。

    启动资金是要的,柳康只有厚着脸皮收下,现在说感谢的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秦老爷子来的时候,柳康和秦芽都默默地坐着。

    柳康看到秦老爷子来了,连忙起身作揖道:“秦爷爷,你老人家身体安好。”

    秦老爷子一把扶住柳康行礼的手,连忙让他坐下。

    众人坐下后,柳康并没有多作寒暄,简要的说了自己目前的处境。

    秦老爷子听了他的话感叹不已:“你能回来,已是万幸,不要辜负了你舅舅的期望,目前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计划以后的事。”

    芽儿的心里已是百转千回,他在这几年里该是遭了多大难,才有现在冷静自持,荣辱不惊呐。

    柳康对秦老爷子道:“舅舅给了我一些本金,我想在这里建个作坊,生产地瓜粉。”

    “作坊建成后,用工请村里人,地瓜也先从村里人手中收。”

    秦老爷子毕竟是里正,听柳康说要建作坊,而且请村里人做工,固定收村里人的地瓜,多少全包,不住地点头,很是赞同。

    他觉得村里人有收入,是件好事,满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