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夜晚,中院贾家。

    “妈,东旭,你们说,一大爷的侄儿过来,以后会不会对我们家就不那么上心了?”

    一家三个大人围着桌子,聊着天,秦淮茹这时却把话题引向了今天的话题中心,易家。

    “不会吧,我师父不是那样的人。”

    这时的贾东旭还活得好好的,目前是轧钢厂的一级钳工,和原剧一样,是易中海的徒弟之一。

    “傻小子,你还没你媳妇聪明。”

    正在纳鞋底贾张氏适时的开口了,她说:“这老易我了解,这辈子也没个后,忽然就来了这么个侄儿,那还不得掏心掏肺啊。”

    在这院子住了这么多年,也和易中海当了这么多年的邻居,贾张氏可以说是最了解易中海的人之一。

    在易红军没来之前,她对易中海的心思可以说是拿捏得死死的。

    “那也没关系啊。”

    贾东旭无所谓的说道:“反正我现在是一级工了,一个月工资也有35.5元,不差那三瓜两枣。”

    在贾东旭晋级一级工之前,易中海对贾家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不过自从一年多前,贾东旭晋级一级工后,这帮助就少多了。

    所以就算易中海断了对贾家的接济,贾东旭也不会在意。

    “也是。”

    贾张氏点头赞同,然后转头看了看易家的方向,若有所指的说道:“这人呐,还是得靠自己,毕竟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这话一出,贾家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的贾张氏,由于贾东旭还活着,生活上也没那么困难,还不像原着中那么刻薄。

    准确的说是顾及贾东旭的名声,毕竟她不要面皮,贾东旭还要呢。

    前院,阎家。

    此时阎家也是一家子围着桌子,像是在开家庭会议,讨论的内容同样和易家相关。

    后院,刘家。

    情况同上,只不过参与人只有刘海中以及他媳妇两人。

    ……

    翌日,阳光明媚。

    今天易中海难得的请了一天假,和一大妈一起,领着易红军先去了街道办做了登记。

    这年头尽管有介绍信,暂时不会被遣送回乡下,但介绍信是有时效性的,必须要去街道办登记才能在京城常住。

    登记完后,易中海夫妻俩又给易红军置办了几身衣服,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衣服,但也比之前的衣服好多了。

    之后,澡堂搓澡,修剪头发,置办家具,购买日用品,棉被等,一通忙活下来,足足花了易中海一百多块钱。

    老两口一点不心疼钱,倒是整得易红军不好意思了。

    不过易红军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暗暗做了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

    晚饭后,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

    易中海领着易红军,带着今天在供销社买的糖,一家一户认人做介绍。

    这是避免以后在院儿里的人把他当外人,起什么不必要的冲突。

    最后去的是后院聋老太太家。

    “老太太,这是我堂侄儿,易红军,以后就住咱院儿了,带过来让您认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