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楚祯看向她时,她实在忍不住问道:“楚郎君,这是何仙法也?瑶台歌舞?”

    楚祯笑了起来,“这是电脑,可以播放音乐。”

    “音乐?是…曲乐?曲牌名叫什么?”

    少女似乎放松了不少,朝他展颜笑了起来:“填词填得有些怪,词人是谁?曲调也未曾听闻。”

    李小娘子笑得很美,娴静淑雅。

    楚祯多看了她一眼,才回答:

    “曲牌名?哦,你是说歌名吧?这首歌叫《知否知否》,写词的叫李清照和——”

    他语气顿住,目光落到书桌上那本《李清照诗词集》上,又看了看她,把音乐停下来。

    少女也睁大眼睛,下意识说:

    “我?我从未写过这首……我是说,奴从未听说知否知否!好怪的词。”

    她不对劲。

    楚祯心领神会,当着她的面笑着说:“李清照是北宋朝的人,宋徽宗、宋钦宗时期。”

    少女低眉垂目,眼神瞥到一旁,没有回应。

    她不知道宋徽宗宋钦宗是谁。

    “而且是大词人,在我心目中,是少数能和南唐后主李煜比一比的诗词大家。”

    “啊?”

    李小娘子诧异抬头,被夸得受宠若惊、受之有愧的模样。

    楚祯再笑:“李清照前期的词风清新脱俗,婉约细腻,靖康之变后,则是——”

    楚祯闭了嘴,没有往下说,不能在人家面前揭短。

    李小娘子又羞又恼,“郎君但说无妨,我又不是李清照,更不会写词!”

    不会写词李清照.jpg

    楚祯哈哈一笑,“你怎么不自称奴了?”

    李小娘子羞意浮现脸颊,抿着嘴唇,不说话了。

    心中微恼,这人奇奇怪怪,说话也无礼太甚,专揭人短。

    但这里的一切确实透露着古怪,她不过是伏在书桌上小憩片刻,却来到了这古怪地方,遇到了个知道她名字,又夸她,不,是贬她写词堪比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所写词虽文雅,但多是亡国之音,她写词则是……

    “靖康之变?!”

    李小娘子诧异看向楚祯,又突然想起来他上一句话。

    楚郎君说,靖康之变后,她的词风改变,从清新脱俗,变为…什么?

    这人到底是谁?怎么知道将来的事?

    真是仙君不成?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楚祯只用岳飞的《满江红》回答了她,就不再往下说。

    毕竟靖康之变中,徽、钦二帝被辱,皇后沦为洗衣房奴婢,三千嫔妃被明码标价售卖,这其中的国仇家恨与耻辱,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而且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跟随北宋君臣仓惶南渡,更不能轻易对眼前这位李小娘子说出。

    衣冠南渡可不是什么好词。

    想到靖康耻,楚祯才感受到李小娘子口中,“金寇南下”所蕴含的惶恐。

    不对。

    “你真是李清照?”

    楚祯看向她,按历史,李清照是很多年后才遭遇靖康之变,少女时候的她,北方还是辽国,金国要挺久后才建立。

    自己问题没有得到答案,且还被楚祯直接称呼名字的李小娘子,又幽怨的看了一眼他。

    楚祯笑了一笑,站起身做了个手势,“先不说那么多,李小娘子,请坐,我给你倒一杯茶,对了,早上我买了些荔枝。”

    说完,待她看清楚桌子上红彤彤的荔枝,戒备心减弱后,楚祯才站起身,将荔枝拿到沙发前的桌子上,示意李小娘子坐在沙发。

    又问她:“你会吃荔枝吗?”

    不是楚祯看人家李清照窈窕淑女,清丽娴雅,就瞎问套近乎。

    而是古代人真的挺难吃到荔枝的。

    有诗为证: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奴家没吃过,然奴曾看过香山老居士所撰写的荔枝图序。”

    李小娘子神情略有些得意,回他道:“其上有写,荔枝生巴峡间,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上面还有写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而味变。

    如今她看这些大红色的荔枝色泽鲜艳,难道这里是岭南?

    她不禁看向窗外,看到了那一栋栋怪异高耸、似有许多窗户的楼阁。

    他这栋房子的窗户也好生奇怪,这是琉璃做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