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宋朝时,不管乐坊,还是歌厅的领班,都叫老鸨。老鸨的喊声一落,立即过来一个打扮朴素、长得也朴素、瘦瘦巴巴的大眼女孩,给他们作一个揖,说一声:“贵宾请跟我去上房”。

    梁师成往旁边一闪,让徽宗在他的前面跟着女孩走。可徽宗并不动,只说:“不去上房,在剧场听就行。今天可有名角?”

    “有有有”,那女孩反应快得很,大眼忽闪忽闪,笑着回道“今天哪,正好是牡丹小姐的专场。贵宾您有眼福耳福了”。

    老鸨又喊道:“贵宾三位,剧场安排雅座”!

    剧场在大门右面,门楣上“赏乐坊”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剧场最前面,一排三张圆桌,女孩把他们带到中间的圆桌旁,说道:“贵宾您请坐”,接着又高声喊道:“一号雅座,上茶水点心小吃食”!喊罢,就轻风一样,飘走了。

    梁师成扶着徽宗坐在正中位置上,他和杨光华一边一个。茶水点心小吃食上来后,徽宗吃着,喝着,梁师成和杨光华左顾右盼地看着,不大会儿功夫,剧场就已经座无虚席了。

    只见舞台上方的大红灯笼都亮了起来。剧场里人声鼎沸,纷纷议论着今天的主角、演出曲目等等。杨光华机警地扫视着四周,不敢放过一点异常情况。

    正当台下议论得热闹的时候,竹竿子,也就是现在的主持人、报幕员上场了。竹竿子一上来先深深的鞠一个躬,满脸带笑,用金属音质的嗓门开场:“尊敬的贵宾,尊敬的先生、朋友,大家上午好啊!各位观看这场演出,您可真是幸运了,有福了!本乐坊第一名角、乐魁牡丹小姐要为大家献上琵琶名曲高山流水,还要为大家演唱,本朝词作大家晏殊先生的名曲。有请牡丹”!

    随着竹竿子话音落下,一位天仙般的窈窕女孩,袅袅婷婷地旋了上来。只见她身穿一条白底托着硕大牡丹的长裙,鹅蛋脸上那一双会说话的大眼流盼生辉,鲜红秀巧的小嘴,带着甜甜的笑意。来到舞台上事先为她准备的凳子面前,环顾一周,向观众飞出一个勾魂的眼神和魅惑的微笑,全场顿时掌声、喊叫声、口哨声响成一片。还有人直接大声呼叫着:“牡丹牡丹,快弹快弹”!

    只见她优雅地坐下,把琵琶抱入怀中,双眸亮闪、身姿微倾,右手腕轻轻一抖,送出了几声悠扬轻柔的琴声。场下立即静了下来,似乎一根银针落地都能听到。大家都静默着,呆呆的盯着她。此时,她对观众一颌首,长长的睫毛像两方密密的珠帘凝合在一起,又轻轻的打开,就听到山涧清泉的水流,叮叮咚咚响了起来,正是高山流水的乐曲。随着这乐曲流入耳中,满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漏掉一个音符。

    演奏完一遍,牡丹刚刚直起腰来,手还没有离开琴弦,观众就喊了起来:“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牡丹只好起身鞠躬,然后再坐下,一手扶琴,重新弹奏起来。

    侧坐在徽宗旁边的杨光华,一直用眼睛余光盯着徽宗,只见徽宗神情专注地盯着牡丹,双唇微微张开,象是害渴的样子,随着乐曲的展开,时而随着节奏轻轻摇头,时而用指头轻敲桌面,双唇一开一闭有节奏地启合着,显然已经入迷。

    正当大家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忽然,剧场后面响起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杨光华尤其敏感,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白袍的壮汉在前,后面跟了五个穿黑色短衣的年轻后生,咚咚咚咚地向着舞台方向走来。

    徽宗和梁师成正在入迷地听曲,当他们听到声音陡变、转身看去的时候,白衣壮汉等六人已经来到了他们的桌前。只见那壮汉指着桌子说:“这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该占用我号下的桌子”?

    杨光华一听,知道是遇到地痞了,心想:这是特意给我表现机会吗?边想边噌地站起身跨过一步,用左脚拨开凳子,已经站到了徽宗和白衣男的中间,给梁师成使个眼色,说:“快跟老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