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晓雯道:“只要能减轻痛苦,造成损伤我也认了。每次发作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活下去。”

    张宝山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杨晓雯,道:“要不咱们从长计议?反正这次发作过了,不是还有两个月时间吗?现在先看看怎么处理那个女大仙,小杨,她住哪儿,叫什么名字,还能真叫她过来作你吗?咱们先发制人,先把她拉进去好好审审。她这套指不定害过多少人,审出来打她个诈骗,争取判个十年八年。小杨你先歇一会儿,我送周先生回去,再来找你。”

    “杨同志,你有我的名片,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找我。”

    张宝山拉人这事我不好参和,也不多听多问,叮嘱一句,起身就跟着张宝山往外走。

    走了两步,我又停了下来,“对了,杨同志,你上回去我那里的时候,把照片落下了,等一会儿我让张队长帮你捎回来。说起来,真是巧了,我刚才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碰到个男医生,跟那个死的学生长得一模一样,要不是年纪太大,得有四十多岁,我非得以为是一个人不可。”

    来这一趟,这句话才是我真正要说的。

    “死的学生?是医学院死的那个吗?”张宝山皱眉说,“有人跟他长得一模一样,还是附属医院的医生,怎么去排查的时候,没人提这事儿?”

    走访排查就是大海捞针,任何看起来可能的线索,都不会放过。

    一个与死者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很难说跟这个案子没有关系。

    正常来说,这样的线索肯定得排查出来才对,不管有没有用,必然得上报。

    没人提,只能说明没排查出来。

    这可是排查走访的疏漏。

    我说:“可能是没人看出来吧。我们这些人跟你们看人的习惯不一样,不只看皮相,还要看骨肉相和精神气,这六相中,只要有两相能找到对应的特征,就可以认出人的本貌,无论怎么装扮掩饰都没用。那个医生的发型、肤色都跟那学生有很大区别,又戴着眼镜,对原本样貌掩饰得很好。”

    张宝山立刻问:“知道他叫什么吗?”

    我摊手说:“只是在医院里撞见的,哪知道,不过我邻居在那个医院里陪女儿,她或许能知道。就是对院包玉芹,现在住在神内618病房。”

    张宝山立刻掏出手机打给负责案子的同事,把这个线索告诉对方,让他们赶紧去查一查,看能不能查出点什么来。

    这种没有头绪的案子,任何可能的线索,对于办案警察来说都必须牢牢抓住。

    对方果然大为兴奋,表示马上就去医院查。

    这一趟的目标达成,接下来就该收网起竿了。

    我捏了捏兜里的桐人。

    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