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顿饭吃完差不多就下午两点了,严厂长今天请了一天的假,也不操心制药厂的事儿了,几个人坐在炕上闲聊。

    刘东来因为马上就要到惠川县走马上任,也有心多了解一些县里的情况,就拉着李向东一起拉呱。

    他总觉得这个孩子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明明小小年纪,眼神有时却有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精明,但这种精明却并不让人讨厌,整体给人一种机灵又可靠的感觉。

    能想到把农村常见的知了猴壳卖钱,还真的让他做成了这个买卖,最关键的是能让严大哥夫妻这么信任疼爱,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农村孩子啊!

    “向东,你家是哪个村的?”刘东来有意探探李向东的底,就把话题引到这上面来。

    “刘叔,我家是五道河公社李家坡大队的。”

    “家里几口人呐?”

    “我爹娘,我四姐和五妹,小弟,小妹在家,大哥在黄岛当兵,大姐,三姐嫁人了。”

    “二姐呢?”刘东来好奇。

    “二姐小时候就夭折了。”

    李向东这两辈子都没见过二姐的面,只是上辈子听他娘念叨,二姐长得多好看,要是平平安安长大了,肯定比电影明星都漂亮。

    “不好意思啊!”刘东来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那个时候条件不好,好好的孩子说没就没了。”

    黄桂梅语气有些低沉,不知道是不是今天频繁的想起早夭的儿子的原因。

    刘东来赶快岔开话头,“现在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现在家家都能吃饱饭了吧?”

    “哎,刘叔,你是城里人,不知道农村的事儿。年景好的时候粗粮能吃个八成饱,天天咸菜疙瘩就高梁面大饼子,那大饼子粗的剌嗓子。年景不好,就只能吃红薯面参野菜的团子,一人一天一个半个的,哪里吃的饱哟!”

    “怎么是这么艰苦的状态?我看惠川县交公粮的总量都是数一数二的,年年都受市里表彰。”

    “哎,县的事儿咱不知道,可是公社的事儿我是有点了解的。”

    李向东又是叹一口气。

    “你说!”

    刘东来倒是想听听为什么市里总是表彰的产粮大县会出现百姓吃不饱的情况。

    “我们五道河公社在惠川县的中部,公社下面一共有64个大队,整个公社有大概七万亩耕地,这七万亩的耕地要种什么,都得听公社的安排。大部分土地都是种高粱、玉米、红薯和小麦,剩下极小的一部分田,能种棉花,白菜,胡萝卜。每年产的粮食大多数都交了公粮,卖了统销粮,剩下一小部分才能分给社员。”

    “那社员的粮食够吃吗?”

    “刘叔,哪里够吃啊!您看我这样的,一天就能分半斤粮食,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我娘为了给我们几个孩子省几口吃的,才四十出头的年纪,就又干又瘦,像个老太太。”

    “不够吃怎么办?”

    “怎么办?不够吃就去买议价粮,议价粮的价格比咱卖出去的统销粮价格贵上一倍还多。要是家里买不起议价粮,就得豁出去面子,去外边讨饭吃。”

    李向东想起上辈子村里有很多人出去要饭的惨状,越说越难过。

    “家里没有养些鸡下蛋?养头猪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