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向东也不睡觉了,拒绝了三姐的挽留,拿上钱就要走。

    李向东家没自行车,从泉水村到李家坡三四十里的路,全靠一双脚。

    等有钱了,高低得买辆自行车,这也太费脚了。

    三姐送他出大门。

    “对了三姐,我记得你们村原来有个大地主是吧。”

    “对,咋的了?”

    “你和他们家熟吗?”

    “小点声!”李英扯了把弟弟,小声说,“他们家后代走的走,嫁人的嫁人,现在就剩一个六十多的老太太了,眼瞎了,我有的时候偷偷帮忙给她干点活,送点家里吃不了的茄子黄瓜啥的。”

    “哦,行。三姐,你可照顾好老太太。”李向东嘱咐道,说完就匆匆走了。

    三姐不知道李向东怎么会关心她们村的大地主,还让她好好照顾,一时又担心李向东怎么花这一百块钱,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胡乱的答应了。

    李向东心里盘算起小九九,这位老太太可是不得了,上辈子活到九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她一死,国外的,省外的孙子孙女都跑回来了。

    据说祖上留下来一箱子小黄鱼,土改之前就埋在祖宅院子地下,因为埋得深,藏得好好的。

    几个人为了挖这一箱子小黄鱼,挖掘机就来了两台,掘地三尺还真挖出来了。

    老太太的孝子贤孙们抱着小黄鱼就走,一点也没搭理老太太留在屋里的那些破烂。

    李向东也不是觊觎人家那一箱子小黄鱼,只是后来他听说,有个南方倒卖古董的老客收拾走了老太太一个睡觉的枕头。

    那个枕头在燕京城卖了两百万。

    那可是千禧年的两百万!

    当时惠川县的房子才多少钱一平?

    一千块钱!

    再后来,过上好日子的李向东在闲暇之余也喜欢研究明清家具、古董这些,听朋友说,那个老客也是出手低了,那个瓷枕头是正经的元青花!

    要知道,2005年,一个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就拍卖出了两亿多的天价!

    瓷罐还寻常,元青花的枕头可是稀世少有!

    想到这儿,李向东一阵心头火热。

    这也是他这辈子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

    至于这是不是变相的拿了别人家的财产,李向东并不这样想。

    如果老太太不知道这个元青花瓷枕的价值,李向东买下瓷枕之后,会好好照顾她直到终老。

    如果老太太知道元青花瓷枕的价值远在那一箱小黄鱼之上,她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孝子贤孙们呢?

    可能数十年孤寡困苦的生活让她的心凉了吧。

    那自己就慢慢暖和老太太的心,反正三姐给自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李向东暗搓搓的想。

    离开泉水村的李向东并没回家,他一直顺着大路向西南方向走,他的目的地是十里地之外的蓝水村。

    蓝水村与泉水村一样,地处惠川县东部,村里的田地多,李向东今天要找到是在蓝水村插队的沪市知青冯玉才。

    冯玉才今年二十一岁,一米七五的身高,三七分的发型,白白的面孔,总是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有着农村人不具备的气质。

    这种气质要让李向东来形容,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油,像奶油一样腻腻的。

    尽管冯知青不符合李向东对男人阳刚俊朗、高大威猛的审美标准,但是他在一众大闺女小媳妇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上辈子冯知青就闹出来和村长小姨子、供销社社长闺女的三角恋。

    虽然供销社社长闺女插足冯知青和村长小姨子的正常恋爱,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最后胜出的还是供销社社长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