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春秋时代有一种现象,身份地位越高的人,他们成婚得越晚,倒是一些小门小户成亲的年龄都偏小一些。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身份地位高的那一些人,他们大多有指腹为婚的习惯,极可能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没有出生,儿子或女儿的妻子或丈夫已经选定了。

    因此是,他们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未婚夫或未婚妻,到出生之后反而没有那么迫切地成亲,男方一般会选择多浪几年,美其名曰为:不想进入婚姻的坟墓。

    至于小门小户,指的是起码有“士”爵位的家庭,可不是奴、隶、仆、黎庶。

    诸夏的历史历来只记载大人物,一般是从各种大人物的人生轨迹去了解当代的背景,尤其是当权者的平生。普通人出现在史书上只会是一个数字。

    春秋时代的小门小户早成亲,原因是他们很清楚自己也就那样,没有再浪几年的资本,相反屡次出征都是提着脑袋上阵,随时随地可能阵亡或是被俘,被俘也付不起赎金,怎么能够不早早成亲留下后代呢?

    有一点却是与其他朝代不相同,也就是春秋时代的女性在十八岁之前不嫁人,其余朝代却是十三岁就可以嫁人了。

    而十三岁就可以嫁人,乃至于必须嫁人,这个是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定下的律法。

    因为秦末战乱的关系,直至西汉建立之初,诸夏大地因为乱乱的关系锐减了大量人口,不止是各行业百废待兴,许多土地其实也是荒废的状态。

    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为了快速增涨人口,命令下达女子十三岁必须嫁人的律法,一旦十三岁不成亲,往后的每一年都要被罚款。

    从西汉开始,一直到近现代,诸夏大地上女子十三岁嫁人也就比较普遍了。

    楼令其实不知道春秋时期女子比较晚成亲,用的是其他王朝的习俗思维,之前是明知道老楼家穷,以为就是因为太穷的关系没人愿意娶娃姒。

    现在,老楼家尽管不富裕,同为“上士”爵位的阶层之中,一定不算是太穷了。

    “姊有定下亲事吗?”楼令是真的不知道,找了个机会问师嬴。

    讲道理,小门小户应该没有指腹为婚那么一回事。类似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大门大户,为的就是亲上加亲,或者出于利害关系的考量。

    师嬴先摇头,再问道:“怎么突然说起这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对吗?

    老楼家不算其余叔叔、堂兄弟之类就楼令这么一个男人,姐姐的亲事肯定就该由楼令来操心。

    至于说当弟弟的不想姐姐出嫁,或者当哥哥不想妹妹嫁人,怕所托非人是一回事,完全不想姐姐或妹妹嫁出去,指定是脑子有点毛病。

    师嬴脸上的苦涩一闪而过,本不想提起,还是就实说道:“你祖父、父亲早亡,你又年幼,所以并无人上门提亲。”

    那还真的被楼令给猜中,之前是老楼家太穷。

    另一个因素是原身太小,没有人来求亲是怀疑老楼家的爵位会在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楼令取代原身才过去没有几年,以当代消息闭塞的情况,其余人想知道老楼家出现改变需要在机缘巧合之下。

    “十八岁……,其实也不是那么着急。”楼令坚信老楼家不会永远这般家境,一定会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