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朋友不一定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则是一定的事情。

    楼令怀疑郤至是在试探自己,严肃地说道:“令受世子恩惠许多,怎么会朝晋暮楚呢。”

    啊?

    不是朝秦暮楚吗?怎么会说成朝晋暮楚。

    然而,一开始真的就是朝晋暮楚,那个朝秦暮楚是后来才改的。

    关于“朝晋暮楚”这个成语的由来,主角其实是郑国,他们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晋国和楚国又在打长期争霸战争,郑国肯定就变成了夹气包。

    实在没有办法之下,郑国只能是晋国与楚国哪一边强大就投靠谁,到后来演变成晋军或楚军谁最先威胁到“新郑”的安全就立马投降。

    一再左摇右摆当墙头草的结果就是让郑国有了一个“老牌投降国”的称号,从而出现了“朝晋暮楚”这个成语。

    至于“朝晋暮楚”后面怎么会变成“朝秦暮楚”的呢?其实就是晋国遭到分裂给弄没了,秦国却是开始强盛起来,历史的进程进入到秦国与楚国争霸的阶段,好些列国在秦国与楚国之间来回骑墙,进而成语出现了变化。

    这么一件事情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不会是谁先完成某个目标就一直是主角,完成目标的同时要保证自己健在,否则随时都会被取代,乃至于被颠倒黑白抹黑一通。

    郤至微微愣了愣,抬起手虚指了楼令几下,笑着说道:“那是为了减少你的麻烦。”

    也就是说,郤至并无法完全做郤氏的主,一旦魏氏就是想给魏锜出头到底的话,光郤至有可能保不住楼令。

    所以了,要是楼令有本事能够帮到范氏,并非范氏就会为楼令站台,纯粹是让魏氏多一层顾忌,不敢对楼令太过分而已。

    楼令当然搞懂了郤至的意思,必须承认需要给郤至新的评价。

    一开始,楼令以为郤至会非常难以相处,稍有一个不注意就要被随意弄死。

    真正接触下来,楼令知道郤至也看菜下碟,并非郤至嚣张到完全不管不顾。

    类似郤至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更过分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有很多相同点,不在乎对自己没有用处的人,同时也不会将身份阶级太低的人当同类,不代表人真就是傻的。

    楼令在知道由哪个家族提议大肆攻打赤狄,又是为了什么而要攻打赤狄之后,猜测晋国极可能要爆发内乱。

    毕竟,旬林父只是老了,人还在喘气,没有入土。

    在旬林父活着的时候,范氏却是想要谋求中军将的职位,两个家族的矛盾也就存在了。

    “旬林父病重,或许将不久于人世。”

    “赵氏的赵括、赵同和赵婴齐都有极大的野心,在内想要架空赵朔,在外期望获得高位,他们近期跟韩穿的接触很频繁。”

    “另外……,我和你说这些做什么。”

    “你只需要知道一点,一场与楚军的交战失败下来,国内的气氛很紧张,没有哪个家族拥有绝对的安全,他们之间的矛盾是能够被利用的。”

    与其说郤至是在给楼令介绍局势,不如说郤至是想用喃喃自语开拓自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