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

    宋微尘随即又发现了这圆窗的反常之处,它分成左右两扇,左扇只能向外开,而右扇只能向内开,形状互为“阴阳鱼”,而且两个“鱼眼”处各是一块圆形的水晶透面,合在一起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极图!

    .

    她刚要去找墨汀风,他就和叶无咎一起过来了,两人看着那圆窗对视一眼,似乎印证了什么发现。

    “我正想去找你,那拱形山壁明明不见阳光却长满青苔和蕨类,而且这窗子的形状也很特殊。”

    宋微尘急急推开窗让他瞧,墨汀风探头看向拱形山壁略沉吟,随即视线又落回那扇太极圆木窗。

    “鹤染,分一半人去再查山壁有没有机关暗道,另外的人仔细找这屋里有没有八卦镜。”

    他话音刚落丁鹤染已拿着一面八卦镜走过来,“大人料事如神!就在斗柜里用衣服小心翼翼包着,不久前刚找到。”

    墨汀风接过那面八卦镜,将圆形木窗一内一外打开,用八卦镜对着窗上的鱼眼找角度,随即视线又落回诡洞之内,不知在想什么。

    宋微尘用胳膊肘怼了怼墨汀风,“老板,你为什么知道这里会有八卦镜,是发现什么了吗?”

    “我怀疑七洞诡主在用八卦镜借生气。”

    “借生气?”

    她好奇心爆发伸手去摸他手中八卦镜,触上的瞬间一股阴寒之气从脊髓窜生而出,脑内莫名闪过好几幕此前见到鬼夫时的画面,只是这次“那个人”的脸不再是墨汀风,而是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似乎就站在这诡洞的正中央。

    宋微尘眼前一黑要倒,墨汀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他赶紧把八卦镜交给叶无咎,将宋微尘抱到椅子上坐下,又命丁鹤染取出一段用芸香、艾草、广藿、樟木和白茅香特制的驱邪补阳气的药香燃起,片刻后她回过神来。

    .

    “我刚才是怎么了?”

    宋微尘不明所以,她不过摸了下镜子,怎么就宕机了?

    “你被阴气冲身。”墨汀风懊恼自己疏漏,细细向她说明。

    “镜子本就属阴寒之物,其中尤以八卦镜更甚,此镜在洞中常年不见天日,又是给魂魄借气,更加阴魅十足。加上你生辰四柱逢阴,自然更容易被阴祟之物侵扰。”

    “啧啧,你不早说,早知道我就不摸了。”

    宋微尘象征性的把手在墨汀风衣袖上擦了几把,明明是她自己手欠,却“恃宠而骄”外归因。

    “说起来,我刚刚有那么一瞬好像看见了一个男人。”她指着诡洞中的一处,“就站在那个地方。”

    “微哥可看清那人模样?”叶无咎显然很在意。

    “嗯……看上去年纪跟我差不多,二十岁出头,长着方方正正的一张脸,很忠厚。身上穿着在雾隐村幻境里见到过的那个乱魄同样的铠甲,可惜一闪而逝。”

    宋微尘看见男人的位置正是七洞的风水太极点,墨汀风当下了然,她看见的很可能就是那真正的“鬼夫”。

    .

    “艮宫死门,生死循环。”

    墨汀风看着叶无咎说了一句奇奇怪怪的话,后者瞬间意会,神色凝重。

    可惜他的话她又听不懂了,只能求救般看向另一个学渣丁鹤染。后者接受到了她的求助信号,将鬼市和七洞的地图取过来摊在桌上指给她看。

    “微哥你看啊,七洞属于鬼市的‘艮宫’位,也就是奇门遁甲里的‘生门’位,是阳气生发的好位置。但奇门遁甲的八门因时而变,每个时辰都有一个“值使门”当班,也就意味着生门位在某些时候会变成死门位——也就是说,当原本在坤宫的‘死门’跑到‘生门’去当班时,就会形成‘门反吟’的格局,死门加艮宫,反吟之象,也主死而复生。”

    “再看这张七洞的地图,微哥你现在坐的位置属于七洞的‘坤宫’,也就是八门里的‘死门’位,原本是阴气滋生之地,但有了这扇太极形状的圆木窗就不一样了,两扇窗户一内一外,意为一阴一阳之意,通过鱼眼和八卦镜的折射,可以将屋外的生气引入屋内,在死门当班时,用此窗引入的生气作为补足,以达到某种平衡。外面山壁上爬满植被,也说明了此处必定有生气可借。”

    宋微尘抽了抽嘴角,说好的一起当学渣,怎么他还悄悄进步了?说起话来跟墨汀风和叶无咎一样云山雾罩。

    “鹤染,解题思路我是不打算听懂了,咱能不能直接对答案?”

    “七洞诡主以生气滋养阴气,在行倒逆阴阳之事。”

    未等丁鹤染开口,墨汀风接过话茬。

    “而且她把生门和死门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无限循环,始终让这个地方保持在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的状态,让困在里面的魂魄无法脱身。”

    宋微尘大致听明白了一个结论,此处设局之人的手段非同一般,困在其间的魂魄一直处于不生不灭的状态,根本无处可逃。

    《黄帝宅经》中有句话叫“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意思就是屋宅是阴阳二气相交相济的重要场所,而七洞正是以屋宅本体为阵,以房屋中心的太极点为阵眼,做了一个顺应天时地利的奇门锁魂阵。

    .

    “人间百态,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这聚散无常便是奇门遁甲之生死二门,可七洞诡主试图强行改逆生死,也是心中有大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