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刚告辞了曾祖父母和祖母,回了二重主房。稍作休息,杨刚就和母亲,姐姐一起去了私塾。

    杨家私塾离主家并不远,就在大拱门内往右沿那花河走约五百丈上下就到了私塾大门。进入私塾大门,顺大路朝前走五十丈就到了福礼先生居住的院落。福礼先生的院落在二班二组小院落对面,中间隔着私塾大路。在先生的院落内,杨刚见到了福礼先生。

    \"伯祖先生安好!\"杨刚参拜道。

    杨夫人和姐姐也和福礼先生行过礼。

    \"自家人不用多礼。\"福礼先生摆了摆手。

    他见杨刚文质彬彬,三岁年纪就有一届书生模样,甚懂礼数,心中先是喜欢了几分。招呼杨夫人坐了,说道:\"孙儿这两年在禁地修武,可曾接触过文墨?\"他以为老祖也会教杨刚文墨的。

    \"回伯祖先生,不曾呢,杨刚未曾接触过文墨。\"杨刚说道。

    \"那你识字吗?\"福礼先生问道。

    \"不识。\"杨刚如实道。

    \"这样啊,那先生给你读几段经文,然后你再复诵出来,你看可否?\"福礼先生道。

    他要考察一下杨刚的聪明度,看看分在一班哪一组更好,不然心中没底,今后不好调教。既然杨刚不识字,那只好读经文让他复诵,考察杨刚的记忆力,从其记忆力的高低也可知其聪明度。考察聪明度是私塾掌握新入塾学子最重要的一步,是私塾如何安排学子的重要依据。凡是新入塾的学子,无论出自官身平民,富贵贫贱,只要被招入塾,都必须走这一关。杨刚虽是杨家少爷,也不能例外。

    福礼先生说罢,随便拿起一本经书:\"杨刚你听好了,等先生读完后你就复诵出来,看能复诵多少,好吗?\"福礼先生直呼杨刚名字而不称少爷,这是以先生的姿态将他当成学子了。

    \"行,听先生的。\"杨刚也以学子自居,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