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赈济灾情的事情,居然让懿贵妃凸显出了她治国理政的才能,不得不让咸丰皇帝对懿贵妃刮目相看。

    而且,从那次赈灾的事情开始,咸丰皇帝有意无意地开始让懿贵妃参与到朝廷的政务管理中,让懿贵妃参与批阅奏章。

    有时候,咸丰皇帝还和她谈谈一些治国理政方面的事宜,懿贵妃还会时不时地给咸丰皇帝提些治国理政方面的建议,出出主意,有些建议还颇有见地。

    时间一长,咸丰皇帝身边多了个出谋划策的人,他倒落了个清闲自在,不用多去思考一些问题。

    以至于后来,咸丰皇帝逐渐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

    朝廷大臣们不知从何时起发现,各类奏章上的签字不再是咸丰皇帝苍劲有力的字体,而是秀丽端庄的女性字体,字体工工整整,颇具特色。

    起先,大臣们以为是咸丰皇帝劳累过度,由皇后替皇帝代笔签约的,后来才发现并非是皇后的笔迹。

    大臣们开始私下里议论纷纷,说自从清朝开国以来,历届皇帝都没有让内宫参与过朝政,没想到现在的咸丰皇帝,却破了祖先的规矩,让内宫参政,实属大逆不道。

    可是,大臣们谁也不敢说出来,怕惹怒了咸丰皇帝,怪罪起自己来。

    其实大臣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奏章并非是钮钴禄氏皇后所签约,而是生了大阿哥的懿贵妃所签的字。

    懿贵妃替咸丰皇帝开始在批阅的奏章上签字,意味着懿贵妃开始逐步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懿贵妃正式从内宫后台走向了政治前台,开始有意无意地掌管朝政事宜,为她五十年的政治生涯开辟了道路,拉开了序幕。

    咸丰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让懿贵妃为他代批奏折,无意间把懿贵妃推上了政治舞台,以至于她后来把持朝政五十余年,成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的第二个女皇后。

    懿贵妃对政治有着天生的迷恋性,她对政治特别的感兴趣。自从咸丰皇帝让她批阅奏章开始,她就迷上了政治,卷入了政治旋涡,不能自拔。

    懿贵妃每天准时去咸丰皇帝的寝宫帮助他处理送上来的各类奏章、奏折,还不时地给咸丰皇帝出点主意,提点建议,说点想法,帮助咸丰皇帝处理政务大事。

    咸丰皇帝也习惯了懿贵妃参与政治,他的许多事情渐渐地开始由懿贵妃做主。懿贵妃也是乐此不疲,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地为咸丰皇帝处理日理万机的政治事务。

    由于懿贵妃忙于处理咸丰皇帝交给她的政治事务,无暇顾及对皇子载淳的教育和关爱,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紧张,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变得生疏起来。

    相反,皇子和她的坤宁宫皇额娘的关系却越来越亲近,坤宁宫的皇额娘对皇子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疼爱有加,精心呵护。皇子对她更加喜欢。

    渐渐地,皇子对生母逐渐淡忘了,甚至后来和生母反目为仇,而对坤宁宫的皇后额娘却越来越喜欢,越来越贴心。

    皇后和懿贵妃不同,她对政治不感兴趣,缺乏政治敏锐性。她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自知自己在政治上给咸丰皇帝帮不上忙。她就尽量在生活上去关心咸丰皇帝,做好后宫事宜,让咸丰皇帝忙完政务回来,在家里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轻松愉快地享受工作之余的快乐生活。

    皇后的宽厚仁慈,知书达理,总是受到咸丰皇帝的尊敬,咸丰皇帝更多的时候不是把皇后当做自己的妻子,而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值得她尊敬的好母亲。

    此时的咸丰皇帝还算过得比较愉快的,工作上有懿贵妃的支持,懿贵妃给他分担了一半工作,使他身心不再过度疲劳。家里有皇后给他创造的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使他从繁多事务的朝廷下班回家后,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咸丰皇帝舒服了,可是懿贵妃却累了。

    每天她不辞辛劳地替咸丰皇帝处理完批阅奏章的事,回到储秀宫,已经累得不行了。

    她躺在床上,腰酸腿疼,头昏脑涨,四肢无力,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叫自己的宫女和太监给她捶背,揉肩。

    这天,懿贵妃从咸丰皇帝寝宫回来,往软榻上一躺,连句话也不想说了。正想叫宫女过来给她捶捶背,揉揉肩。

    没想到,安德海进来了。

    “娘娘吉祥,安德海给娘娘请安。”

    懿贵妃一看是安德海进来了,立马有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