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孙桂芳的大姐夫李勇,长得干巴瘦,但因为长年务农,很有一把子的力气。

    他进院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拍着赵会彬的肩膀,“不错,比我上回过来的时候好多了。”

    他上次来这边还是几年前,二妹家里盖东厢房的时候,也是他过来帮的忙。

    他们家虽然就在隔壁县,离得不远,但他们村子进出只有一条山路不太方便,家里平时又忙得很,他媳妇除了过年和两个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很少回娘家。

    纵然挂念着几个兄弟姐妹,尤其是桂芳这个二妹妹,也没办法经常见面。

    昨天听说拆迁的消息后,他媳妇简直比他们自己家拆迁还要高兴。

    高兴过后,就是开始帮着想办法,除了盖房子,他们还能帮上什么忙。

    这不,昨天下午,他被吩咐去买水泥、砖块和石头,她自己去村里找会盖房手艺的人过来帮忙,他们的儿子则被安排去了山上挖了10棵树。

    “桂芳家里还有地方吗?”

    “10棵树能占多少地方,20亩地呢,挤挤就有了。”

    就这样,他媳妇说什么也让把10棵树拉过来,临走前还一再叮嘱,无论如何让桂芳和会彬把树挤着种好。如果家里还缺什么,尽管打电话跟他们提,他们让人开车给送过来。

    猜到大姐夫肯定赶早,赵会彬和孙桂芳同样天没亮就起来了。

    “姐夫,先带着人进屋吃饭吧,等吃完咱再一起过去。”看着满满一车的东西,有些还是两人没想到的,夫妻二人怎么可能不感动。

    夫妻俩都是实在人,一日三餐顿顿丰盛,保证大家都能吃饱吃好。

    晚饭那顿,每人还能喝上一瓶啤酒。

    李勇趁着夫妻俩准备饭菜的功夫,嘱咐道:“别一看到酒就走不动路,咱是来干活儿的,不是过来喝酒的。我告诉你们,一人只许喝一瓶解解乏就行,不许多喝。”

    “放心吧,李哥。”

    六个大男人齐心协力,三天时间,新房子拔地而起。

    树也种上了。

    临走那天,李勇在村子和地里走了一圈,笑着说道:“村里大家都够忙的,不是盖房子就是种树。你看看那家,”他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户人家,“那是要在房顶上盖阁楼呢,咱东北也不兴这样的房子啊。”

    赵会彬笑着附和,“姐夫,要是不着急回去的话,多在村里转转,就能发现这样的事儿有的是。”

    “不了,”李勇摆了摆手,“出来三天了,得赶紧回去了。”

    送走了李勇一行人,赵会彬夫妻检查着自家的两个院子和田地,抑制不住地兴奋。

    “还有两天就开始丈量了。我们好好等着吧。”

    赵家歇了下来,但前村其他人家依旧在忙碌着。

    像是一个院子三个厕所和加盖阁楼这种奇葩现象,也是愈演愈烈。

    村干部们见实在不像话,开始派人到村里阻止村民们继续下去。

    村长赵兴国没带人,一个人溜达到了村东头,正好看到赵会彬。

    他开口把人叫住:“会彬,你怎么出来了,不在家盖房子?”

    赵兴国跟赵会彬是同辈人,父辈们是一起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

    两人很熟悉。

    赵会彬年长个两三岁,两人说起话来,也没什么村长不村长的。

    赵会彬也没有不好意思,直接说道:“我家就盖了个小房子,昨天就盖完了。”

    “没再折腾点别的什么?你看看前面那是谁家,都快把房子盖到大马路上了。”

    “人家那是把路边儿,我想那么干也没条件啊。”赵会彬哈哈大笑地逗趣。

    说完,他又有些不放心地问道:“会算进去的吧?”

    这两天,村里起了一股流言,说新盖的房子人家根本不给量,盖了也是白盖,让大家别白费工夫了。

    还真别说,真有人被说动了,尤其是那些家里本来就挤挤挨挨的,根本没法盖房种树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