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晚上睡不踏实,容易惊醒,盗汗.....”

    姜榆把她的情况和老大夫说了,老大夫示意她把手伸过去。

    姜榆伸出右手,身体放松等着老大夫的听脉结果,“夫人这是气虚,劳累所引起的身体不适,我给你开几副补药慢慢调理,会有改善的。”

    她听到这副身体没什么隐疾,她也就放心了。

    不想回去看到大年添堵,姜榆在外面吃过午饭才开始往回走,天阴沉沉的,看样子今天还会下雪。

    拐个过前面那条街就是番街,她加快了步伐......

    “都就剩下这么点了,还卖这么贵,活该你在这受冻?”

    “这位老爷,您一看就是富贵人,不知道我们哥俩这大冷天的多不容易,您给的价格咱是真不能卖出”

    后面说话的不是汉口县的口音,不过姜榆能听懂。

    姜榆提着大包小包的走过去,看了看摊位上摆得东西,

    “大哥,这干贝怎么卖?”

    摊主是两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看又有客人问价,就给她报了价格。

    “夫人,这都是就家里人腌制晾晒的,干净又好存放,我们哥俩着急卖完回家,给您便宜些,五文钱一斤。”

    姜榆觉得确实不贵,又看了一眼其余几个敞开的口袋,“那这些呢?”

    摊主都一一给她报价。

    “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两个,都给我来三斤。”

    看她要的多,两个摊主高兴的不行,每一样都是高高的称,姜榆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满意。

    双方银货两讫,其中个高的那个,帮着她把东西送到了店铺门口。

    路上聊天后姜榆才知道,这卖干海产品的是渝州人,他们都渔民,为了多挣两个,就没把自家的海货卖给行商,哥俩结伴零售,这就快卖完,能回家过个踏实年了。

    在这人身上没有看出背井离乡的伤感,多是货物将要卖完的喜悦。

    这让姜榆想到了她不知在哪看到过的一句诗,“背井离乡走天涯,碎银几两苦挣扎。”

    ......

    回到店铺后的汪氏一眼就看到了她脖子上的围脖,羡慕的不行,“娘,你新买的围脖真好看,很衬你的肤色,看上去年轻好几岁。”

    哪个女人不爱听赞美的话,姜榆也例外,她觉得这是认识汪氏以来,听到她说的最顺耳的一句话,“好看吧,我在皮货铺子照镜子的时候,也觉得好看。”

    汪氏,“......”

    在一堆的东西里,姜榆翻出一个锦盒,“拿着,这是给你买的,比我这个还好看!”

    正是爱美的年纪,汪氏笑得眉眼弯弯,紧紧地抱住了锦盒,“好了,别愣着了,快回屋试戴一下,看好不好看。”

    “谢谢娘!”汪氏抱着锦盒步伐轻快的回自己屋,留姜榆自己守着一堆东西。

    呃......

    一过腊八,店里来吃饭的客人就少了,每天的进项也少了两成,进项少了,她心里就踏实,决定发展一下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