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商行的伙计走南闯北,对外满的情况了解的清楚,姜榆顺便就跟他们打听了一下各地风土人情。

    忙完店里的午饭,姜榆大手一挥,宣布榆记准备新吃食期间,暂停营业。

    在门口贴了告示后就带着儿子儿媳,租了辆牛车拉着姜种回家去了。

    这也让第二天特来榆记吃饭的顾秀才吃了个闭门羹。

    姜种运回家后就赶快把姜种都搬到了屋里,姜榆已经让家里人把李斯那屋的东西全部都扔了,腾出来个空房间。

    姜种需要在通风处晾晒一两天,然后再洒上草木灰,进行杀菌。

    后院的的肥料也不能直接用,都要暴晒后拌匀,用筛子筛一遍,然后要用的土也是同样的步骤,最后把筛好的粪肥和土掺在一起,也洒上一些草木灰备用。

    筛出的大颗粒就直接拉去了地里,这样一点也不浪费。

    姜家人每天都来姜榆这边,大堂哥做好的那些穴盘也都运来了姜榆家。

    姜榆又让大年和姜老汉去镇上买了一些草帘,准备晚上或者降温后给姜苗取暖。

    人多干活也快,一天的时间姜种就种到了穴盘里。

    接下来就是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小心照料就行了。

    这里没有温度计,全靠经验,所以姜老汉和郭氏就住在了姜榆家,大堂哥和二堂哥每天也是天不亮就来,晚上月亮出来才走。

    姜榆也很忐忑,她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上天眷顾,姜苗终于在所有人的期盼中破土而出。

    为此两个堂嫂还做了一顿好吃的庆祝了一下,也就是炒菜多放了些肉,蒸饽饽的时候多放了些白面。

    ……

    姜榆在家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只恨自己不会分身术。

    两个堂哥家的地也不少,现在到了拔草的季节,不然地里的养分都让杂草给吸收完了,影响收成。

    她这边地里要除草,还要顾着姜种,林地的高粱也到了能种的时候,大暑私塾马上也要开学,她还要去府城送稿子,没两天,姜榆的嘴角急出了一嘴的火泡。

    这可把姜老汉和郭氏心疼坏了。

    郭氏劝道,“阿榆,你莫急,活不是一天能干完的,再急也急不来。”

    两个堂哥也帮着想办法,最后大堂哥家出了两个劳力,一个老大,一个老三,二堂哥家的地少些,就把除草的事交给了儿子和媳妇,他亲自出马,帮姜榆种高粱。

    大暑那边姜榆就拜托给了汪氏,让她带着大暑先去县城,汪氏看家里忙的实在是抽不出来人手,也答应了。

    就这样人手也是不够,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姜榆要去府城,她想尽快把地里的活计都忙完,这样心里也能踏实些。

    最后和姜老汉商量,又在村子里出每天三十个铜板的工钱,雇了三个壮劳力。

    就这在姜榆动身去府城前也没忙完。

    但她也不能再等了,契约上写的很清楚,她最晚也需在三月十五号这天把第二期稿纸交上,不然就是她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