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从检查站简单的补充了一下生活物资,孙铭一家又踏上回家的山路。孙铭主要是拿走了他们的野战口粮,这东西偶尔吃一顿还是挺美味的。

    走了一个多小时,一家人终于到达第一个防火站,四道梁有七八个防火站,都是建在山顶带了望塔的二层小楼。一楼存放消防器材,二楼是人员居住区,平时有一两个护林员常住,楼顶是十来米的了望铁塔,上面有用铁皮焊接的了望台。与其说铁塔建在楼顶,倒不如说小楼建在铁塔地基上,为了抵挡山顶的强风,铁塔的地基打的很深,小楼是依托铁塔地基空隙按照搭积木的方式建成的。

    所有的防火站都是建在附近海拔较高的山头顶上,这里视野良好,站在了望台上还能俯瞰远处的张家泉村。灾难来临前,很多被认为不重要单位的人员都被抽调到市里帮助安保了,这会防火站大门紧锁,防火值班员也应该被调走了,毕竟人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呢,谁还管山上着不着火。

    “今晚在这里住吧”,孙铭从屋后一堆石头里找到了防火站的钥匙,“到下一个防火站还有五公里,按咱们的速度天黑都到不了。”

    当年孙铭在省城上学的时候为了省二十块钱车钱,经常从张家泉下车,步行十七八公里回家。山里平时人烟稀少,防火站更是难得见着个活人,那些值班员见人就拉住不让走,必须吃顿饭才成,不为别的就为了有个人能说上两句话。上学四年、在省城打工两年,孙铭跟每个防火站、每个防火员熟的不能再熟了。

    “米面油都有,他们都没带走。”

    张珊珊轻车熟路推开防火站的仓库,附近的山林里曾经爆发过松材线虫病,她作为地级市里的病虫害防治专家在这里工作了半年之久,两个人也正是因为这次生态灾难才结识,否则一个县里的小科员哪能攀得上地级市专家的高枝?

    防火站一般按照一人值班一月的模式运转,轮到谁值班了吃喝住都在站上。补给品都由林场的破吉普拉上来,为了减少运送补给的次数,防火站的厨房一般储存两周以上的食品,立秋之后有些开车不容易到达的防火站为了应对大雪封山,甚至能存储两三个月的食物。

    当初整个社会对丧尸灾害估计不足,毕竟你人再厉害、脑门再硬还能挡住子弹不成?防火站人员也认为过不了几天就回来了,补给品啥的也没带,这会全便宜孙铭一家。

    “等会咱们去采点野菜吧,咱家已经好几天没吃绿叶菜了。”

    由于丧尸的威胁,蔬菜供应出现了短缺,孙家之前只剩下些白菜土豆萝卜什么的,绿叶菜早就被炒上了天价。

    “那成,我帮你们娘俩看着。”

    孙铭也有点想念野菜的味道了,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好久没吃野菜了,竟然还有些想念。

    防火站楼顶有给手机信号塔供电的太阳能板,这会正好拿来给无人机电池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