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可不咋滴?听说河安郡的人被耍得团团转,那谁说是带人去剿匪,实际上就是和自己的人演一场糊弄百姓的戏。名义上已经被清缴了的土匪,实际上不过是换个地方待,等把原来那地方的人养肥了,再回来一次性收割干净。”

    ……

    “听说河安郡凡是有权有势的人,都是土匪。那宁亲王,河安郡最大的官,就是最大的土匪头头。那里的百姓可真惨哪,常常一个铜板刚赚到手还没暖热,就被土匪抢走了。”

    “还有更惨的哪,有人刚挖了个树根,还没啃到嘴里就被土匪抢走了。”

    流言传到后来,已经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赵清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全宁国人都知道宁明远养的兵都是土匪,谁还敢、还会愿意让宁明远坐上那个位置呢?

    即使宁明远现在打算彻底翻脸,直接举兵造反,赵清也不觉得他还有成功的可能性。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遍地土匪的国家。

    但那么多土匪兵留着始终是隐患,趁宁明远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处理掉才是正确的选择。

    好在陈奇那边很快传来好消息,说是李少将军亲自领军前来剿匪。这李少将军曾主持过第一届诗文大赛,边疆驻守的李将军是李少将军的老爹,所以赵清等人也都知道李少将军是谁。

    由边疆军领头,全河安郡百姓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除土匪活动。

    因土匪也要吃饭,所以土匪们的分布也比较均匀,一般大城旁边会藏有大波土匪,小城旁边就是小波土匪。

    边疆军分成了十支队伍,分头带领百姓对土匪进行打击。且鼓励百姓抱团行动,不要有英雄主义的独自行动。

    宁明远在赶路途中,他的手下联系他着实不方便。出了这么大的事,谁也不敢自己做决定,谁也担不起做了决定的后果。

    等宁明远赶到河安郡,差点被气死,没想到明月公主一行人才到河安郡就给他添了这么大的麻烦。

    河安郡各地凡是冒过头的土匪都被盯上了,宁明远此时想要把兵力收集到一起已经不是件容易事,可让他就此认命他也实在不甘心。

    刚到了河安郡的宁明远只得又奔波河安郡各地,聚拢还没被打散的兵力。

    宁明远这一行动,边疆军的人马上就发现了,彻底证明了宁明远与这些土匪军的关系。

    赵清与李将军就马上分别上书给朝廷,说明宁明远的不臣之心,并请求来自朝廷以及各大民间势力的帮助。李将军折子上的话说得好,宁明远的同伙是谁还没有发现,但相信在对付宁明远的过程中一定是可以发现的。

    所以某些做贼心虚的人,对付起宁明远来反而比谁都积极。嗯……,你看我们对付宁明远都这么积极了,怎么可能是宁明远的同伙嘛?

    宁明远还对朝中的动静一无所知,心里还暗暗发狠,等他回了京城定要上折子好好黑李将军一把,问问他边疆军不好好驻守边疆他姓李的是何居心?

    皇上亲自下旨,肯定了李将军的决定和做法,并下令凡是在对付宁明远以及宁明远的土匪势力中立了功的一律有赏。

    有了当今圣上的旨意,一时间全宁国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去河安郡打土匪的浪潮。

    还在辛辛苦苦和前来的边疆军打追击战的宁明远,并不清楚一大波以拿下宁明远为最高目标的河安郡外郡势力即将到来。

    宁明远已经成了砧板上的鱼,任他再如何蹦跶,也逃不了下锅的命运了。

    赵清等人为防宁明远狗急跳墙,临死也要咬他们这些始作俑者一口,在局势已明、皇上还没下旨讨伐宁明远之前就收拾行李偷偷离开了明和县。

    至于收尾工作,自有陈奇和李将军他们处理,赵清等人只在临行前派人和他们说了一声,就毫无心理负担地跑了。

    可把陈奇和李将军气得够呛,年轻人就是这么不靠谱,事情还没完呢,就把一堆烂摊子丢给他们跑掉了。

    刘承允摊在马车上,透过马车挂起的帘子望着路边的风景:“可算是逃出生天了,再在明和县待下去我觉得我一定会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