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禀报主帅,我方成功渡河士兵八千余人,二千人丧生于苏子河!”

    一位身穿甲胄,满脸血污的士兵,半跪在地上汇报伤亡情况,每说出一个数字,杜松的脸色就暗上一分。

    “另有……”士兵说到这里顿了顿,略微抬头看了一眼坐在杜总兵旁边的道袍男子,“另有六百人重伤,四百人轻伤。”

    刚才要不是有道袍男子出手冻住洪流,恐怕伤亡数字会更加夸张,在场之人全都清楚这一点,故而都是沉默不语。

    杜松苍劲有力的大手逐渐攥紧,黑白掺杂的鬓角不断外突,半晌才按捺住心中的火气,沉声道:“刚才在冰面上跟鞑子搏斗的那名小将,乃是何人?”

    “禀告主帅,此人名为路南舟,是襄王府一名小旗官。”

    “带上来,我要问话。”

    “是。”

    路南舟接到传令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惊讶,当时在冰面上跟达启交战,是为了让更多的明军脱离险境,这样的举动确实被很多人看在眼里,杜松召见自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也能让局势有所改变……路南舟思索着来到杜松面前,扫了一眼十余个身披甲胄的将官,半跪在地上,沉声道:

    “襄王府小旗官路南舟,见过总兵大人。”

    “我听张羽高功说,你是龙虎山的人?”

    杜松颇具威严的双目直视着路南舟,虽年纪已过半百,但久经沙场所带来的威严,宛若一头静静蛰伏的吊睛大虎,带着透视人心的能力。

    路南舟心神一阵晃荡,在他的眼中哪里还有杜松,只剩下一头直视着自己的吊睛大虎,那黄褐色的瞳孔可以直插心底。

    这就是朝廷三品大员带来的威慑力吗,可他为什么认定我是龙虎山的人……路南舟听出了杜松的言外之意,思索几息后顺势说道:

    “总兵大人慧眼如炬,小人确实在从龙虎山学过些许粗浅法术。”

    “总兵大人,难不成你还信不过小道吗。”张羽掏出一个色泽鲜红的苹果,吭哧咬上一口,一边咀嚼一边补充:

    “此人乃是我龙虎山之徒,特定奉我之命,藏于军中,救人于水火。”

    路南舟听完张羽的言论,又看向十余名沉默不语的将官,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刚才的表现太过亮眼,不仅解救了大部分明军,还斩断了后金将领的手臂,虽然没能成功击杀,但也让士气有所回升。

    道袍男子这个时候认下自己,说白了就是想抢功劳,把自己立于制高点,不仅冻住了洪流,手下的人还能阻碍后金士兵。

    即时,如果成功攻下赫图阿拉,就能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路南舟虽然明白了一切,但却知这件事情根本无法改变。

    毕竟……他真的用过雷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然而杜松人老成精,可没那么好骗。

    他横着眼望向张羽,开口道:“张高功奉圣上之命前来督军,又把自己人安排在西路军里面,是什么意思啊?”

    这轻飘飘地一句话,顿时让张羽噎住喉咙,片刻才回复道:“我只是奉圣上之命而已。”

    “原来如此。”杜松双眼一瞪,接着说:

    “我猜路旗官是先入了襄王府,后学的天师道法,是与不是?”

    张羽顿时发出苦笑,连连点头不再言语。

    杜松见自己取得些许胜利,顿时扬声道:“我欲直接攻打吉林崖,路旗官可否任先锋,为我等开路?”

    路南舟在两人博弈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说话,现在见火烧到了自己身上,虽有直言劝谏之心,但也知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说出来,只能埋头抱拳,应承下来。

    同时,路南舟还悄悄观察了一下周围将官的容貌,并未发现沈炼跟陆文昭的踪迹,不过说来也是,成功渡过苏子河的明军都有八千人,想要在这里面找出两个人,难度实在太大。

    “那就快去准备,一刻后立即出发!”

    杜松下达死命令,随后站起身,盔甲撞击的声音响彻一片,听得人心中发寒。

    路南舟缓缓倒退十步之余才转身离开,脸上的表情冷到了极点。

    这张羽贪图功劳,竟把火烧到了我的身上,找个机会,一定要坑他一次……路南舟心中发狠,抽出长刀仔细检查,发现刀刃已经倒卷,且有极多豁口。

    “明式长刀制作精良,但可惜我手上的并不在此列。找辎重官问一下,看有没有好点的刀,否则等会进攻的时候,说不定就真的没了!”

    路南舟暗自叹了口气,正欲寻找辎重官的时候,发现闫三树正在不远处眺望。

    “叔,怎么不去休息,等会就要再度发起进攻了。”

    路南舟轻声问道,对于这个初次见面的汉子,有种莫名的亲近。

    “这不是看你的刀坏了吗,给,拿去用。”

    闫三树把一柄长刀塞给路南舟,继续说:

    “这是你爹妈交给我的,他们本来不想把这把刀给你,说什么不合适,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哪管得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