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周莹站了出来,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我们必须立刻离开,前往更安全的地方。”

    她的话语给了村民一丝希望。

    族中年龄最长的周老爷子也缓缓点头:”咱们柳溪村周围都是平原,恐怕都会遭灾.要走咱们就要往咱们汉岳朝的皇都方向去,趁着现在是夏季,一路南行,哪怕慢点,也不会冻着.”

    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决定休整一晚,明天启程。

    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收拾所有的的物资,干粮、干净的衣物和工具。每个人都知道,这可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幸亏家家都有个大牲畜,加个板车啥的就是老人孩子累了也能上去坐坐。

    一大早,柳溪村的族人们出发了,回头再看一眼,算是做个告别吧!

    撤离并不容易。他们需要穿过泥泞的田野,跨过被水淹没的道路。小孩和老人尤其吃力,但在周莹和村民们的帮助下,大家都坚持着前行。

    晨光微弱,一群人影在泥泞的田野中缓缓前行。周大强领头,族人周大海断后,周莹家在第二,她的脚步坚定,牵着牛车碾着泥土每一步都在吸住她的脚。小孩和老人都放到了车上,虽泥泞,但族人相互搀扶下,努力前进。

    “慢点,小心!”周莹回头不断提醒着,她的声音在朦胧的晨雾中显得尤为清晰。

    他们的路线被一条被洪水淹没的道路阻断。路面上的水流湍急,看起来十分危险。

    “我们怎么过去呢?”杏花嫂子焦急地问,她家就她一人幸存.

    周大强走到队伍前面,开始仔细探查水流的深浅。他找到了一条相对较浅的过河路线。

    “我先过去,大家跟紧我。”他说着,缓缓踏入水中。

    民们紧紧牵着彼此的手,组成了一个长队。他们在泥泞的河水中艰难前行,水流不时从他们脚下冲刷过。孩子们紧张地紧握着大人的手,老人们则用尽全力保持平衡。

    “别怕,紧紧抓住我的手。”周大强的媳妇文弱的孙妮嫂子安慰着害怕的孩子。

    队伍缓慢但坚定地穿过河流。周莹始终保持着冷静,不断回头确认每个人的安全。

    “我们快到对岸了,再坚持一下!”周大强在前方呼喊。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整个队伍终于安全抵达对岸。虽然大家都湿透了,但脸上却露出了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我们做到了!”一位老人激动地说。

    穿过河流后,周大强带领着队伍继续前行

    周老爷子,看了看,缓缓道:”幸亏有车,估计今晚咱们就能走出这块重灾区.”

    听完,族人们都满怀喜悦.

    在周大强的带领下,柳溪村的村民们继续他们的长途跋涉。他们踏入了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高大茂盛,遮天蔽日,林间的小径狭窄而曲折。

    树枝和藤蔓横生,不时刮擦着行人的脸颊和手臂。地面上布满了落叶和枯枝,行走在这样的地面上,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小心和谨慎。

    “小心这些树根,它们很滑。”周莹边走边提醒着跟在她后面的村民们。

    由于长时间未有人行走,小径上布满了杂草,使得原本的路线变得难以辨识。村民们不得不时常停下来,确定他们是否还在正确的路径上。

    周大强在前方开路,用手中的砍刀清理着前行的道路。他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水,但他的眼神坚定,毫不犹豫。

    周大壮看他哥太累了,走到前面,说到”哥,我替你一段,你歇歇.”

    这段路就在族人相互轮流的的带领下,终于走了过去.

    穿越树林,一条湍急的河流横在了眼前,河水清澈,不算宽,却流速极快,河面上漂浮着由洪水带来的树枝和杂物。

    “我们需要过这条河,但大家要小心。”周大强看着河,想着办法

    周大强和几位村里的青壮年开始搜集木头和藤蔓,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桥梁。虽然桥梁摇摇晃晃,但足以让人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通过。

    “让孩子和老人先过。”安排着过河的顺序,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过河过程中,大家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孩子们被大人紧紧抱在怀中,老人们则在年轻人的搀扶下稳稳地走过桥梁。

    “我们一起过去,一步一步来。”一位年轻妇女安慰着身边的老人。

    人过完了,就是这十来辆的车了.村里的青壮男人都下了河,从桥的上游一侧,两个人在前面拉着,两个人在后面推.有简易桥的遮挡的,车子一辆辆的被拖了过去.

    成功穿过河流后,队伍在河对岸的一块空地上暂时休息。

    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

    休息片刻后,周莹鼓励大家继续前行。“我们离安全的地方不远了,大家坚持一下。”

    她的话语为疲惫的村民们注入了新的力量。大家重新整理行囊,准备继续前行。

    他们接着进入了一段破败的小径。这里的道路因为长期的荒废和近期的洪水影响,变得凹凸不平,充满了隐患。村民们不得不更加小心地前行,以避免扭伤或跌倒。

    “大家尽量走在中间,边缘可能会塌陷。”周大强提醒着队伍。

    行进中,杏花嫂子脚下一滑,差点跌倒,但被身旁的周大海及时扶稳。这样的场景在队伍中不断上演,大家在困境中彼此搀扶,共同面对挑战。

    “谢谢你,大海。”抬头望向救她的族人,眼中闪烁着感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暗。在暮色中,村民们的脚步变得更加艰难。疲惫和饥饿开始困扰着每一个人,特别是孩子和老人。

    “我们必须找个地方过夜。”族长缓缓说道

    经过数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位于山丘上的平地,这里相对较高,远离了洪水的威胁。虽然条件简陋,但至少可以休息扎营.

    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和找到的材料开始搭建临时的宿营地。

    男子忙着搭建棚架,妇女和孩子帮忙收集树枝和叶子准备做饭

    晚餐是每人一小份的干粮,附近找了干净的水源,煮了一大锅热乎乎的米汤,周莹趁乱扔进去了一些碎人参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身体太重要了.

    村民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相互分享着食物。

    “明天会更好的。”一位孙妮嫂子怀里拥着孩子,轻轻安慰着身边的孩子,尽管她自己也很疲惫。

    周莹他们家是最省事的,牛车比较完善,女人和小宝睡在车上,在地上铺垫干草,把在家预先缝好的简易帐篷拿出来,里面四角用棍子撑起来,哪怕下雨也不会湿,三个儿子睡,很不粗.

    族人围着周莹的帐篷转着看,不断称赞周莹的心灵手巧,大家都跟着学着做起来.毕竟一路还早着呢

    族长媳妇梅氏和大儿媳.二儿媳首先跑来仔细地学了起来,剩下的族人也都跑过来学,李梅帮着婆婆周莹一起教大家,很快各家各户都搭起了简易小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