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皇帝因为御史台的事,在朝堂发了好大的火。

    范公霖申请致仕,既觉得羞愧,教子无方,又不愿波及德妃娘娘。

    皇帝按着没有同意,范公霖回到家,通过德妃转述,从长子口中,才得知,皇帝一早就听到风声......

    是皇帝授意,自己才能回府处置了二弟。

    范公霖愣着说不出话来。

    想起曾经,在朝堂慷慨陈词,规劝皇帝言行政令,言辞激烈、据理力争的模样......

    又想到此时家中丑态,皇帝却装作不知,在朝堂多加掩护......

    一时之间,老泪纵横,羞愧难当。

    对比皇帝态度、手段,既惩治了御史台各执己见陋习......

    又保全了德妃、两位皇子,对他这个老臣,成全了爱护之心......

    方才觉得,从前自己底气十足、坚持己见,才是无知、傲慢。

    事到临头,才知道,一家家宅后院理清不易,何况他家风正派,没有纳妾,只有两子一女......

    皇帝需要平衡后宫妻妾、众多皇子,各方势力......

    他从前还跳出来指责......

    皇帝即便被气得,拂袖离开,也不曾惩治于他.....

    此时才终于明白,皇帝究竟有着怎样的胸襟。

    家风不严、教子无方,是他犯的错,并非吝惜职位,贪图富贵......

    正如皇帝当廷,挽留他时所说,如今大凤朝内忧外患,朝臣私心众多......

    他这条老命,接下来,就留着为皇帝开路。

    便是殒命,也在所不惜。

    若能善终,等到四海升平,他再主动请罪,告老还乡。

    在范公霖建议下,皇帝裁撤、更换了不少御史。

    朝臣们议论纷纷,范公霖以一当十,舌战群儒,将从前对准皇帝的火力......

    全都对准反对的臣子,不论官阶大小。

    他毕竟是御史台的负责人,只能相对独立。

    其他大臣即便有意见,也改变不了什么。

    毕竟,御史台还有监察百官的职责。

    经此一役,御史台风气一清。

    这些天,皇帝心里烦闷,一直惦记着君宝珠。

    这么多儿子,还是第一次体会这种深深的羁绊。

    从前,太子小的时候,也曾有过的。

    只是过去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