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因为人生地不熟的,郎郭又一直都很忙碌,一个人在外地,没有老乡朋友,周围很多都是像他一样打工养家的汉子,他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领导看着郎郭确实很能干,能力不错而且听话。半年后,郎郭升级啦,从下工变成了上工,工资也从一个月从200元加到了600元。

    经过小一年的历练和知道撒了多少汗水,郎郭自己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吊儿郎当的盲流样。他此时算是重新塑造,建筑工可比在老家游山玩水辛苦多了,郎郭可舍不得乱花自己的一点一滴的血汗钱,到了年底,他终于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积蓄。

    这不,冬天到了,北方的建筑行业也到了淡季。正好,郎郭可以休息半个月,他赶紧给妗子邮寄些钱和发电报联系。让妗子马上过来鲁省,让她也跟着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青山绿水,世外桃源是很好,但已经跟新时代脱节啦,一起长长见识也还是不错的。

    妗子的包里除了陇南老家的特产腊肉、蕨菜,还有妗子的娘家藏族特产,牦牛肉、牦牛奶酪和青稞酒。舅舅还给几个孩子在历城买了礼物,一个篮球,他在历城的时候看到半大小子都喜欢玩,还有些当地的特产小吃。

    不管怎么样,老家来请人啦,当然要热烈欢迎的。妈妈直接把他们安排到了新房,那里除了没有自来水,可以说是和城里的大别墅毫无二致。当场,妗子看到如此漂亮的房子时候,她就喜欢上了,恨不得马上拥有呢。妗子还向姬妈妈郑重的声称:“大姐,我给你佛,等挣了钱,就回老家,也学着建一套!”

    妈妈只是对妗子呵呵一笑,暗想在老家建这样的一套,最起码是这边的3倍也就是10万!就他们俩这样的,有一个就马上等着花下一个的,非等到花儿都谢喽!

    不过,听妗子一说,妈妈又愣了会,猛然,她发现还别说有机会!这次建房子实际上还真没有花费多少,主要就是那些红木的家具,占了一大半。这还是她通过姬加林老爷子,他帮忙从老同事那里搞来的优惠的红木,要不还得费用翻倍。

    而陇南那边山里可到处都是木头的,还有一部分是红木。虽然红木成材期长些,那更就证明现在的产量赶不上需求,就像自己家,人一旦有钱了,那还得买家具,那还得涨啊!自从她嫁到鲁省以来,陇南的红木好像一直在涨,都涨了好几多倍了。如果自己家做这方面的生意,还真有可能发财呢!

    晚上妈妈和爸爸说了她的想法,爸爸听后眼前一亮,不过转眼间又黯然了,他做生意是绝对没有信心的。在刚有了小欣灿姐弟的时候,他被姬妈妈逼着学着做货郎。

    就是在人家红白喜事丧事的时候,趁着凑热闹的人多,去订购出售小孩子的玩意:玩具和零食。玩具很多品种,像有些是蜡制的各种小鸟造型小玩意,小孩子小手拿着小嘴一吹,就会旋转飞舞,还会发出唧唧的叫声,尤其放在清水中很好玩。但是因为是蜡制的,小孩子们不懂得惜力,小手稍微一使劲,就碎啦,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的,精致的小玩具立马成了废品。姬加元坚持干了半年,小玩意没有卖多少,却被两个孩子毁坏的也多。

    零食方面,卖面包,从县里批发面包,都是砖头大小的大面包,还用塑料纸包装的,很精致。人家厂家还专门送了一只大厚纸箱,足足有两米的长度,高宽一米,让人看着就是好东西。

    吸引很多小孩子们围观,但是也没有卖多少。一个因为面包太贵2元/包,因为包装太大,此时家里都很穷,老百姓刚刚吃饱饭,没有大笔的零花钱给孩子,孩子再撒泼打滚般的哭闹也白搭。顶多家长们想给孩子尝尝鲜,但是包装太大,姬加元买卖东西比较的死板。

    最终,姬加元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不舍得给吃,他狠心从来都没有给过。他学着月底自己盘账,可是面包一直卖不出去啊,却把面包藏得严严实实的,还全都放到立柜的最顶端,这样两个孩子可够不着啦。

    当姬加元检查货物的时候,发现面包上竟然有一层毛绒绒的东西,细细的,有的长毛足足有一指的长度,还是绿色的!姬加元慌乱啦,这是面包长绿毛啦啊!他赶紧全抱下来,挨个检查,结果非常的无奈,全都有啊!

    姬加元傻眼啦,看着长在上面的绿色长毛,像是对自己的讽刺呢!没有办法,结局只能含泪窝囊的全部扔掉!姬洪军姐弟两个也跟着看,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击,本来可以尝一尝的,结果如此的凄惨!因为姬加元不明白这面包都是有保质期的!

    姬加元做生意真是赔惨啦!再者,即使有生意,他文弱书生的样子,总是抹不开脸面跟人家争执一分两分的,但是在农村做生意就是从这些之间获得微薄的利润啊,最后结果不赔钱都没有可能!

    没用到半年时间,不仅没有挣取一分钱,还把好不容易积攒的200块本钱全搞没啦!这可是86年啊!年底盘账,被郎代兰跳着脚的狠骂:没有用!简直是丢人到家啦!

    想到这里,夫妻两个都是泪啊。不过,听郎代兰说过那边还有很多的荒地呢,继姬加元也见过,是有很多可以开垦的好地方的。

    姬洪军上次跟着去县城,当时县公园的绿化比较好,而且他们路过县政府的时候,大家都说那里更是绿化的有水平,错落有致,尤其绿化树几乎是陇南都有的松柏。当时,姬洪军就听爸爸说跟陇南比差太远啦。

    正好,最近新闻上经常播放北京附近风沙很大,国家在搞全国性的三北防护林呢,现在地理书上都说是国策啊!姬洪军建议垦荒种树或者种树苗,最好是绿化树苗,做长远的投资,到时候不管是卖红木和树苗,这比把钱存银行要好,而且收益是长远的。

    一家人嘀嘀咕咕的商量好几天。有了初步的结论,郎代兰才跟郎郭说了他们家的想法,舅舅也是恍然大悟,顿感是机会,他惊喜的道:“我们公司,现在城里建房子建小区,也是需要绿化的。听说,这些都是从千里之外的大山里运出来的,这就是好机会啊。”

    舅舅对这些绿化的树种确实都熟悉,这和陇南老家当地的杉树、松树还有柏树几乎没有大的差别,都可以搞得。一家人加上舅舅家,七嘴八舌的开诸葛亮会,结论出来:最好是卖树苗!量大运转快钱来的也快,等有钱了就再投资种大树红木!几个人越说越有劲头,仿佛好几袋子的毛爷爷砸向他们。只等伸手去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