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个时代对于人员的远程攻击武器无外乎弓和弩。

    目前,赵昺的火绳枪不管是在射程上还是威力上,都已经达到了火绳枪的顶峰,无法再突破。

    想要有所突破只能研制下一代的火器,也就是燧发枪,再进一步无非就是膛线技术。

    火枪要想有本质的进步,除非把火帽搞出来。

    火绳枪的精度不够,同样的道理弓箭的精度就一定很准么?

    弓弩其实和火绳枪一样,都是靠着集群射击,密集打击。

    而赵昺的火绳枪至少有两个无比巨大的优势。

    节约体力,训练快捷。

    当弓箭手无力拉开弓弩的时候,而赵昺的火枪手能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射击,只要有弹药,只要不是恶劣天气。

    对射?

    赵昺求之不得。

    无论是射程还是节约体力方面,火器碾压弓箭。

    这是武器层面的优势。

    但在将领的配置方面,赵昺则远远弱于忽必烈。

    哪一个王朝兴起的时候,不是名将如林?

    鞑子也不例外。

    阿里海牙或许还不算什么,但伯颜、阿术、相威、李庭这些统帅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

    伯颜号称统兵二十万如统一人。

    阿术出身名门,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

    相威的祖辈、父辈也都是跟随铁木真的老人。

    金人李庭更是参加过“樊城之战”,因作战勇猛而被赐号“拔都儿”,即勇士的意思。

    这几名统帅,最弱的估计就是李庭了。

    赵昺这边的高级将领虽然忠诚可靠,但能拿得出手的名将少之甚少。

    想到这些,赵昺脑瓜子嗡嗡地响。

    如果敌人弓箭手或者骑兵,不顾伤亡冲上来抛射的话,密集的箭雨也是要给宋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

    先不说弓箭的威力,就算是没有射中要害,如何拔出箭矢以及随之而来后期的治疗都是困难重重。

    历史上多少无名小卒甚至名扬天下的名将并没有战死疆场,反而因为箭伤感染不治身亡。

    无他,缺医少药,在这个时代一旦负伤,能存活下来全靠天意。

    如何防御敌军密集抛射的箭雨,这是交战双方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防御的办法无非就是盾牌。

    盾牌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部分的盾牌只能防御身体的一部分,而最前面的大盾则主要用来在阵型最前方组成防御的。

    战场上并不是每个士兵都有盾牌的,至少赵昺的火枪兵是绝对没有盾牌的。

    一旦开战,伤亡不可避免。

    打仗可不是像古装电视剧那样,人挨人,兵挨着兵。

    电视剧是为了视觉效果,

    冷兵器时代,士卒之间的间隔也是要有一米半以上的距离。

    而到了后世,人员的间隔至少要达到三米,甚至要求一发小型迫击炮不能同时击中三人为限。

    站的人挨人,除了找死还能找谁?

    如果人挨人,士卒手里的刀剑、长矛还怎么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