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向南说是和陈彩霞的亲戚进山采了不少木耳,让她帮着换成了钱。

    这不就买了鸡蛋吃吗?

    李母胆子比较小,嘱咐李向南下回不要这么干了。

    李向南点头答应的倒是很痛快。

    其实看着李母面黄肌瘦的,她真想给李母煮鸡蛋吃。

    但是不现实。

    一来她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二来让李母天天跑她这里来吃小灶,她有可能会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再说,也舍不得吃吧……

    割了谷子,割玉米和高粱,还有黄豆……

    农活真是辛苦啊!

    不管多辛苦,人们劳动回来还要顾着家里的事情。

    秋收时家家也会分柴火的。

    就是各种农作物的秸秆。

    要是想屋里暖和。这些是不够的,就需要自己再弄一些。

    李向南有时间就用板车往回推树枝。

    人家推回来一板车就是一板车树枝,李向南推回来的这一板车,用绳子捆的好大一堆。

    够常人推两回的。

    推回来李向南就往那里一堆。

    三哥和四哥都是勤快人,他们有时间就帮着李向楠整理。

    枝条捆成捆,枯树劈成绊子。

    捆成捆的树枝,还有木头绊子,他们都给码的整整齐齐。

    李向南拎了两只兔子,让三嫂帮着收拾。

    王小菊:“这是哪来的?”

    “我逮的呀!”李向南真是实打实逮住的。

    可是王小菊的目光里满是不信。

    不信,李向南也不解释。

    她不解释王小菊反而相信了。

    王小菊就知道李向南让她收拾就不是白收拾的。

    果然送了一只兔子,让她拎回去。

    现在见点肉腥多难,上回是一只鸭子,这回是一只兔子。

    村长家四个儿子给李向南出头,要说村里一点也没有闲话,那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李母改嫁到顾家了,有些事情他们管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大堂嫂和二堂嫂说有意见倒不至于,可是心里还是略有不舒服的。

    但是,李向南这孩子总给自己家几个小的拿零食。

    之前的都柿就不说了,李向南经常就给几个孩子把整棵的黑黝黝薅回来。

    李向北给孩子们糖块了。

    李向北的糖是哪来的,还用问吗……

    这阶段村里大人都忙,哪有人会仔细看孩子的!

    一帮小孩子凑在一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

    他们的孩子,就是村长家的孙子孙女,有的时候也会被打的。

    李向北这个岁数就是大的,因为再大点的孩子就去地里帮着干活了。

    李向北很护着他们家那几个小的,尤其是老三家的远江。

    他要是出去玩儿,李向北可是一直给领着的,还有老大家的远河,老二家的远香。

    有大的领着,肯定挨不着欺负。

    四叔家的大孙子和远江差不多大,李向北就不带他玩。

    前天让孙家的小孙子揍了。

    还有,张杏儿的儿子,之前她嫌弃顾长民给看的不好。

    听说昨天卡了,脑袋都流血了。

    顾家大人,老头老太太都去挣工分了,谁还管孩子。

    现在又看见桌子上的一盆兔肉。

    她们心里都要说一声李向南大方,一般人可真舍不出来。

    人情来往就是这样。

    你帮了人家,人家知情。谁的心里都痛快。

    所以,到后来,自家男人去给干什么活她们也不会说啥。

    比如说苞米杆,豆秸儿啥的分给个人家了,你得自己从地里弄回来吧。

    牛车村里偶尔可以借给个人用,但是村里有老弱病残的,不得先帮他们吗?

    地里还有那么多活需要牲口,所以家里壮丁多的,自己就往回弄了。

    李向南这些就不用操心了,几个堂哥就帮她了。

    整个秋收劳动下来真是累不死也脱层皮。

    天气越来越凉了,早晚都有霜了。

    秋收最忙的时候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