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年—————————————

    林城的梅雨季长,入梅早,出梅晚。

    然而,多雨的现象在当地人的眼里从来都不算稀奇。

    林城的一年,有多于三分之一的日子在下雨。

    为了便于平时活动,学生的校服款式一般是宽大的,松松垮垮,麻袋一般,尤其是校服裤子。符合身高的配套裤子往往长得盖住鞋跟,下雨天的时候裤脚湿到脚踝以上是常有的事。

    许一零初一入学订的校服的裤脚一学期就被她踩烂了。她裁掉了裤脚,提醒自己下次订校服一定要订小一点的裤子。

    母亲说,她还会长个子的。

    可她好像初二之后身高就没怎么增长了。

    以前她觉得长高是成长的体现,如今,身高逐渐放缓生长似乎也能算是一种成长的体现了。

    同学说,这是睡眠不足导致的。

    她不好说什么,因为熬夜有时候是她自愿的。理由说起来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做完、就这么睡觉太可惜了,其实就是没玩够、不想迎接第二天,不想迎接新的课程、作业和默写,但每一次的第二天都不会因为她不想而停止到来的脚步。

    这是第十六年的雨季。

    林城的梅雨季多从六月持续到七月,晚的时候甚至要到七月末才出梅。

    六月也是考试季。

    考运讲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多指天气。考试的学生和送考的家长都希望考试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可惜天公不作美,许一零中考那天,母亲再次穿上的当年送许穆玖中考时穿的那件寓意“一路绿灯”的墨绿色旗袍,今年又被雨水沾湿了。

    许一零最终被附中录取,她没能去到第一志愿一中。

    按她自己的说法,虽然她自己也觉得白白在二班吃了三年苦最后没达到最好的结果有些亏,但这不算失常发挥,重点班并不是保证所有学生都被一中录取的保险箱,每年南路中学被一中收走的学生不会全都是重点班的,同样的道理,即使是一中的学生,也不见得成绩个个都比所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好。

    她为自己的失败编了这么个说法,然后就拿着附中的录取单去报到了。

    穆丽菁才不吃她这一套。

    心存懈怠落后一时,很可能导致以后与别人相差的就不止一点两点了。

    穆丽菁望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女,想着年轻的自己曾面对嗷嗷待哺的他们说:

    “反正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

    现在的她想的是:

    “反正一个也是鞭策,两个也是鞭策。”

    这两年总有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家长跟她说:“附中,挺好的啊。”

    慢慢的,她也这么告诉自己:

    是吧,即便不是一中,也没那么糟。

    但是,掐尖、尽全力是她投射到儿女身上的执念,是她坚持了很多年的执念,她不可能放弃。

    追求最优有什么错?永远没错。

    只是,她对“每次只有自己在担心”这种状况开始有些厌烦和疲倦,想听听老师的建议。她想尝试稍微宽松一点的标准,这或许会更“适合”孩子。

    然后他们就可以在“适合”的道路上追求最优。

    她用言语敲打了一阵许一零,又借题发挥给明年高考的许穆玖施加了压力,适可而止。

    有些事,只要不是非常过分,她也放弃追究了。

    她还有别的事需要关心。

    那次丈夫许常均的脚被砸伤的事恍若一记重拳敲醒了她。

    她那天急匆匆赶去医院,对方见到她的时候却优先无视了自己的脚伤,跟她说明什么“工伤”、“赔偿”、“放假”、“工资”等字眼,还让她不要担心。

    那一刻她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要和她共度余生的男人,不是同她投资生意的合作伙伴,不是家里人随叫随到的提钱金库,也不是工厂里千篇一律的生产机器……他是个人,是血肉之躯。

    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强调实干过日子代替无谓乱想的她在那天晚上回到家之后,独自躺在那张大床上,日常紧绷的心弦突然间不可收拾地松懈下来。

    她开始多愁善感起来。

    如果人一辈子能活大概八十年,那么她和丈夫两个人已经是走了一半多的人了,而这一半里面他们已经花了将近二十年在子女身上,他们工作、赚钱、攒积蓄,然后改善物质条件、投资教育,常常因为工作奔波,忽略彼此。

    她不后悔做这些,只是她想,到了这个年纪,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为他们自己单独抽出一些时间。

    去医院看望许常均的时候,她问他有什么想实现的爱好。

    许常均想了想,说他眼馋同事那套一千多的渔具很久了,闲时去护城河钓鱼想必是件美事。

    穆丽菁嗔了他一句,说他胆子小,想得太简单。

    许常均笑问她有什么高见,她答,出远门旅游吧。

    “等零零高考结束再去?”

    她摇了摇头,

    “那也不耽误今年的。”

    等许一零高考结束,他们两个四舍五入都快五十岁了。

    于是,七月,销售淡季,他们挑了生意不忙的工作日,从十三号开始进行了一次峡城五日游。

    七月十六日。

    “我们明天就回去了。”母亲的声音通过手机听筒传来,背景的瀑布流水声和此刻耳畔的雨声混作一片。

    “对了,”挂电话之前,母亲想起来什么,提醒道,“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林城估计有台风要下大雨,你把家里窗户都关紧。”

    许穆玖抬眸瞥了一眼外面灰蒙蒙的天色。

    “好。”

    挂了电话,许穆玖把手机随手放在了餐桌上,回到厨房继续洗锅。

    身后传来响声。

    他回头,是许一零在翻找鞋柜。

    “你要去上课了?”许穆玖开口问道。

    “对啊,衔接班的数学课。”

    “等等我,”许穆玖加快了洗锅的速度,“我送你去吧。”

    “不用啦。”许一零连忙答道。

    许穆玖把洗完的锅放好,走出厨房。

    “外面在下雨。”

    “下雨天骑车更麻烦,我乘公交车就行。”许一零从鞋柜里抽出一把灰格子花纹的雨伞,“你马上八月份就开学了,抓紧时间在家歇着吧。”

    “这把伞柄生锈了。”许穆玖瞥了一眼许一零拿出来的伞,随即蹲下来找了另一把递给她,“那你早点回来。”

    “嗯嗯!”

    许穆玖欲言又止,还是没把后半句话说出来。

    他沉默地看着许一零换鞋、拎着帆布包和雨伞出了门,眼神里藏着些许窘迫和哀怨:

    你早点回来。

    今天是七月十六号,是我十八岁生日,可不可以多分一点时间给我?

    可他只是想一想就知道,要是他对许一零说出这句话,那该有多怪异。

    至少他自己这么觉得。

    许一零还不知道他的事,可他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究竟是希望家人陪伴自己,还是吃着亲情名义的红利占用她的时间。

    他说不出口。

    他明白自己处于现在这种情况,应该自觉地和她保持距离。

    可这距离该怎么衡量?和以前一样?还是比以前疏远?他的这些变动会被她察觉吗?如果被察觉了他要怎么解释?

    他不愿意失去和她在亲情范围内的互动,可和以前一样的互动还是会让他觉得开心,而这开心里面到底有没有其他情感的成分,他实在是分不清。

    他的无措多来自于把握不好分寸。

    原本,这十八,既不是周岁,也不是整岁,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生日。七月十六日是公历记法,他平时更愿意记简单的公历生日,但父母他们只记农历生日,不关注公历生日,历来这样,他习惯了。

    他和许一零都互相为对方庆祝公历生日,这也是习惯。

    可是,今年连许一零也没记着。

    从早晨到现在,她似乎并没有觉得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

    他清楚自己没权利要求她一直记着他的生日,但这种落差还是让他忍不住失落。

    虽然这么想很幼稚,但他真的不希望这一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他考虑过直接跟许一零说,可是万一许一零是假装不知道,偷偷在给他准备惊喜,那他提前问岂不是会影响惊喜的效果?

    他嘲讽了自己一句:亏他想象得出这种老套的桥段。

    她可能是真的忘了。

    许一零现在花在小说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都不太乐意搭理他。

    他知道,他们相处了这么多年,她看见他和看见一碗白米饭几乎没有区别,他没有值得她特别关注的地方。

    自己对她而言不是必不可少的,以后她还要去见识新东西、认识新的人,拥有新的生活。他本该对此感到欣慰,但一想到他必须接受她的每一次新生活并不是永远有他的位置,欣慰就都被酸涩盖过了。

    如果她不需要他,那么他就会失去和她并肩的理由,不得不走进自己那个没有她的未来。

    可这些他都不能说。

    他总不能一直赖着她。

    他必须表现得像个正常人、不停地克制自己、测算他们之间合适的距离。

    所以,别抱怨了。不要在意她是不是记得生日了。

    还是再等等?

    万一真有惊喜呢?

    他还是不知好歹地挣扎了一下。

    再等等吧。如果今天晚上零点之前,许一零依旧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就自己主动跟她说。

    起码得向她讨一句“生日快乐”,这次生日才不算白过。

    十八,他还有整整一年就是十八周岁了。

    其实十七岁最后一天的自己和十八岁第一天的自己没什么分别,可就在那一夕之间,他将会获得很多,更多的权利、更多的义务,还有“成年人”这个身份。

    从今天开始,他就是十八岁的人了,虽然是虚岁,但谁会在他自报年龄的时候追究这是周岁还是虚岁呢?他确实十八岁了,他没有说错。

    他感到莫名的窃喜和躁动,有种他已经是十八周岁的错觉。

    新的情绪在他的心里酝酿,像荒地里疯长的杂草,像水沟里扩散的油渍,像阴暗潮湿的角落附着的霉斑,意图侵蚀他的部分理智。

    但他没忘,每当他抬起头就能看见:

    窗外从昨天下午开始,天气就阴沉沉的,断断续续在下雨。路面和植物的树叶被雨水冲刷得反着干净的光。

    仿佛是给谁的提醒。

    他不该。

    这掉在路上的泥水比他的心不知干净了多少倍。

    雨势一直没有减小,而是越发急骤。

    许一零下课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起风,雨伞根本挡不住斜向袭来的雨水。

    她没有立刻乘车回家,而是按照她的原计划,艰难地步行到附近的一家蛋糕店。

    今天是许穆玖十八岁的生日,她记得。

    她没有提前告知是想给他一个惊喜,但他今天居然真的没主动提生日的事。

    他的沉默让她怀疑他根本没有庆祝生日的打算。

    可这怎么说也是生日,如果太草率地度过太可惜了。

    如果能自己亲手做礼物就好了。

    但是,她最近忙着上课、写作业,对于自己做礼物这件事,她本来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她现在有隐约感觉到,他有时候似乎会突然疏远她。

    明明她的浏览记录都删干净了,书和纸条也藏得好好的,可她依旧慌张。

    她真怕他已经察觉到她对他产生的不应该的情感了,疏远她只是为了给她留面子。所以她告诉自己她也要表现得更加疏远一些,不能总对他的事太过上心。

    可她又担心是因为她自己做贼心虚、过度敏感,疑神疑鬼地误解他的态度。毕竟抛去其他不谈,他一直是她哥哥、是家人。如果他本来什么都没察觉到,而她先刻意疏远,最后反倒伤了他的心。

    她只觉得自己在学校做实验小心翼翼地把玻片盖到水滴上生怕生出气泡的时候的心情都没有像现在这样为难。

    她有些怀念以前那些没有任何顾虑、可以为一件礼物花上很长时间的日子。

    思来想去,最后只有“今天是他的生日”这个想法一直屹立不倒。

    到店的时候,店门口还有两个被雨势困住的顾客。

    许一零买了一块现做的六寸巧克力蛋糕。

    “要写什么字吗?”

    “祝许穆玖……”她顿了顿,又改口道,“祝哥哥十八岁生日快乐。”

    她付了帐,坐到角落的椅子上,等蛋糕做好。

    门口的两个人又走回店里。看样子他们本来是想回去吃,奈何雨势太大,他们又拿着热饮,所以干脆在店里坐下边吃边等。

    屋外越发昏暗,路灯亮起,厚重乌云如同的深色罩布,遮住了所有天光。

    许穆玖迷迷糊糊地掀开眼皮,他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了天黑。

    他翻了个身,发现门口没有从客厅溢进来的光亮。

    硕大的雨点纷纷砸向窗户,仿佛要把玻璃敲碎。

    他突然惊醒。

    仔细看了一眼门外,外面没有开灯。

    床头的闹钟显示还不到日落的时间,但距离许一零下课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许一零还没回来吗?

    他下床来到客厅。

    家里果真只有他一个人。

    来到阳台。落地窗外恍若天穹崩塌,肆虐的狂风如同发疯的野兽,呼啸、嘶吼,在黑暗中席卷倾泻而下的白色雨幕,一层又一层,冲刮所经的每一寸空间。随风迭摆的树丛如同乱舞的鬼魅,透着诡谲,不知从何处卷来的塑料袋被风雨裹挟着从窗口闪过,又去往树丛深处。路面、树叶、墙壁,到处都闪着变换的白点。

    雨势变成这么大已经多久了?

    白光一闪,紧接着是隆隆雷鸣。

    她在哪?

    在躲雨?在公交车上?还是在路上?

    公交车到站是必须下车的,如果不是在躲雨,那么她很有可能在路上。

    突然,楼下一棵将近两层楼高的树被暴风雨折断,就在他眼前,只一瞬,树冠倒塌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砸出了一大簇水花。

    大脑迸出一声嗡鸣。

    他连忙转身抓起钥匙,出门下到车库。

    他十分懊恼。

    之前怎么就放心让她一个人出门了?

    出了车库,外面已成了一片汪洋。

    许穆玖沿着许一零上课乘的1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一路往前。

    扑面而来的雨水让他几乎睁不开眼,冰冷的水滴顺着下巴灌进领口。

    他缩了缩肩膀,留意左侧机动车道的过往公交车里是否有15路。

    15路在林城主干道和其他闹市路段的路线不长,排车量比较少,过了很久才有两辆路过。然而,公交车行驶的速度不算太慢,再加上迎面而来糊着眼睛的大雨,尽管车厢里亮着灯,但里面的人在那瞬间对他来说就只是闪过去的一串黑灰相间的影子,来不及分辨。

    后面的电动车连按了几声喇叭。

    他反应过来自己的速度已经慢到挡路的程度了,连忙往旁边让了让。

    一辆轿车突然从后方飞驰而过,激起的水花越过绿化带,浇到了雨衣和电动车下方的踏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