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几经周折,终于来琅琊国阳都。

    与孔玄想象的不同,他以为诸葛亮举目无亲,只有一个叔叔。

    来到阳都才知道,诸葛氏家族,在琅琊是个名门望族,族人不少。

    只是,诸葛亮三岁时母亲章氏病逝,八岁时父亲诸葛珪也因思念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

    诸葛珪原是泰山郡郡丞,诸葛亮也算是个官二代。

    可惜,天不遂人愿,过早夺走他父母的爱。

    于是,在家族中的官二代少爷,瞬间变成没人疼,没人爱的可怜人。

    起初看在诸葛珪的面子上,族人还给些接济,只是越往后,接济越少。

    逐渐,已经没有人关注了。

    毕竟,诸葛亮是个“傻子”,五岁还不会说话!

    族中没有人对他有好感。

    诸葛珪留下三儿两女,长子诸葛瑾比诸葛亮大五岁,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诸葛均。

    一家五口,全是拖油瓶,谁会给好脸色?

    就在诸葛亮一家揭不开锅的时候,远在荆州的叔叔,诸葛玄从刘表手下辞官,回琅琊照顾哥哥留下来的侄子侄女。

    转眼就过去几年,诸葛玄积蓄也花光了。

    他一个没有工作的男人,要养活五个孩子,谈何容易?

    恰巧这时,曹操进攻徐州,徐州陷入混乱中,匪患四起,百姓流离失所。

    诸葛亮一家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刚满十八岁的诸葛瑾,不得不以身犯险,远赴江东,以求父亲旧时好友接济。

    而诸葛玄久等不见诸葛瑾回归,不得不带着两个侄子,两个侄子离开,另谋生路。

    发出去郯城痛骂曹操的信,是诸葛亮离开前让人送的,他满肚子怨愤。

    听了诸葛亮的故事,孔玄也是嘘唏不已,想不到这个老表,年少时过得挺凄惨的。

    只差退婚,他就是主角了。

    老六不合时宜的问:“公子,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还找吗?”

    “当然找啊,怎么能让老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亲戚就得相互帮扶。”

    老六无言,孔大人好像也有不少兄弟,却没见公子在意过,这乱认的亲戚却比谁都上心。

    孔玄却有自己的苦衷,他是赖着认孔融的,孔家那些兄弟并不把他当回事,人家可是真正的孔子后人,能在意他一个下人吗?

    而且,那些族人在史书上基本一笔带过,要不是孔融让梨时,提过家中不少兄弟,可能史书都不一定提他们。

    既然没啥能力,何苦去舔?

    找不自在而已。

    还不如自己认的亲戚,那是真亲。

    比如大哥,比如子思,哪个不是真把他放在心上?

    子龙哥哥,额,应该也是亲的吧?

    思绪漫天飞舞,却得离开了,据说老表已经离开半月,得赶紧追。

    有人告诉他们,诸葛玄应该想去投靠刘表,因为他之前是在刘表手下打工的。

    现在带着四个拖油瓶,没有工作,如何养活。

    孔玄却知道,诸葛玄去到庐江,受到袁术势力的赏识,曾任命他为豫章太守。

    只不过,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接下来一段时间,诸葛玄等人应该是在袁术的地盘上。

    至于投靠刘表,更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目前,想要找到他们,只能在袁术的地盘上打听。

    孔玄决定顺江而上,去庐江等候。

    谁知,来到庐江孔玄才发现自己好像记错了。

    庐江还在朝廷的手中,庐江太守是陆康,他对袁术非常不满。

    孔玄打听到袁术想要跟陆康借粮,被陆康拒绝了,还写信称袁术是乱臣贼子。

    陆康是真正的忠臣,天下诸侯割据,没人再给远在皇宫的兄弟刘协上贡,只有陆康一人,一如既往的按时上贡,感动得刘协兄弟哭得稀里哗啦。

    孔玄对这样的忠臣是很佩服的,他孔玄做不到,不妨碍他对做到的人敬佩。

    于是,他上门求见。

    有孔融的名头顶在头上,这个须发皆白的老爷爷,亲自接待了他。

    他身边跟着个十来岁的少年,一看就聪慧,孔玄不好一见面就探查人家资质。

    开口问道:“陆爷爷,这个小兄弟一看就不同凡响,叫什么名字呀?”

    陆康满脸笑容:“他是老朽从孙,叫陆议,他父亲早逝,从小老朽就带在身边教导。小友还懂面相之数?”

    孔玄有些失望,印象中,陆逊好像就是陆康的族人吧。

    为什么不是陆逊呢!不是,他兴趣就降低很多。

    只是,夸了别人,总不能半途而废。

    他谦虚的对陆康微笑:“略懂些皮毛,陆爷爷不介意的话,我可以为小兄弟看看。”

    陆康呵呵一笑:“小友尽管看,小议当不当得小友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