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语言和文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让我们可以交流彼此的思想、规划群体的动作、传承重要的知识;而文字,更是加强了知识的传递,历史的积累,思想的启发,让历史、经验、教训,能够历经时间长河的洗涤而毫不褪色。可以说,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发明,就没有现代的文明。当然,你非要说没有火的使用,就没有人类的现在文明,那我也无话可说。

    而具体到语言和文字,却并不是每个词语的发明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举个例子:卧槽。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在语言、文字发展史上起消极作用的词,因为这是一个呆词,它没有任何意义。单纯的拿出这个词来,你完全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我说“目眦欲裂”,你知道我在表达愤怒;如果我说“喜笑颜开”,你知道我在表达喜悦;如果我说“胆战心惊”,你知道我在表达恐惧;而卧槽呢,这些全都可以表达,你的喜怒哀乐,所有的情绪都可以用短短的两个字“卧槽”进行表达。这就导致人们不必掌握那么多表达情感的方式,只需要“卧槽”就可以。于是,在语言和文字的世界里,劣币开始驱逐良币。

    人们不再说“喜极而泣”,而是说卧槽;不再说“义愤填膺”,而是说卧槽;不再说“怒发冲冠”,而是说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到最后,就会说“语言无法表达”。而事实上,语言是可以表达一切的,庐山的瀑布可以有三千尺,黄河之水可以从天上来,蜀道有多难?难于上青天。并非语言无法表达,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乡亲们,可耻啊。

    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直到毕业,正常工作以后,走过南,闯过北,寡妇门前,呃,这个没有。见识过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领略过卑湿水热的南国热土;于东海之滨远观沧海;于地高天党之处纵声高歌。你说,这么一个人,背着包、叼着烟,在动车车站的厕所里,眼睛一闭一睁,发现自己穿越了,你别甭管他穿越的是时空、还是虫洞、还是其他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你说他会说什么?

    “卧槽”

    可耻啊,乡亲们。

    辛弃疾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肿么一回事?

    桃花源的入口改了?可这里也没见什么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啊?

    去霍格沃兹的火车站改道了?可这里也没见“污污污”的小火车啊?

    难道。。。。。。辛弃疾陡然心惊

    西方极乐?真主安拉?瓦尔哈拉?三十三重天?

    正当辛弃疾互相乱想的时候,有风吹过。。。。。。

    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辛弃疾才发现自己还保持着上厕所小便的姿势,原来嘴上叼着的烟,堪堪掉在地上,还在苟延残喘的冒着烟。

    辛弃疾刚忙把自己收拾好,刚想四处看一下,结果腿一软,直接摊坐在地上。在发现自己穿越的一瞬间,虽然他只说了一句卧槽,但那一句卧槽,却汇集着心中翻涌的千头万绪,先是震惊、然后是恐慌、然后是恐惧、然后是痛苦、然后是失落。。。。。。各种情绪就像是翻涌的海浪,一浪一浪又一浪,然后万千海浪汇集在一起,拍出一句:卧槽。所以说,可耻啊乡亲们,你说不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说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也好啊。

    所以说,卧槽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

    而此刻,后遗症出现了。

    那沸腾的情绪,在一瞬间就抽空了辛弃疾全身的力量,他保持原来僵立的姿势还好,一动,就立刻瘫软下来。不仅是腿软,而且手抖。

    辛弃疾发现自己不仅手抖的就像一个帕金森晚期的病人,更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他几次试图把口袋里的手机拿出来,结果连胳膊都移动不了。

    “镇定、镇定”,辛弃疾一遍遍对自己说,他很清楚现在自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自己在瞬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并且大脑现在仍处理惊慌、不知所错的状态,不能有效的指挥身体。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或许半个小时?辛弃疾才感觉自完全镇定了下来,他赶忙掏出了口袋里的手机。

    有句话怎么说的?

    “德玛西亚”

    不是这个,不是这个,没有气势。

    “我将死亡,编曲颂唱”

    不是这个、不是这个,没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