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次出兵,问题很大。

    卫所兵的战斗力,拉胯的不行,和营兵根本没法比。

    大明自开国以来,实行卫所制。

    朱元璋为了安定地方,节省军费,搞了这么一出。

    在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每个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

    卫下面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分别驻守附近州县。

    卫所的军人乃军户,代代世袭,老子当兵战死,儿子顶班继续当兵。

    不仅如此,卫所的官职也是世袭的。

    如淮安卫的指挥使赵彪,大河卫的指挥使张云冲,他们祖上几辈都是指挥使。

    各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遇到战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返回卫所,屯田种地,自给自足。

    说白了,中原各省的卫所兵,就是有着军籍的农民。

    尤其是没有战事的地方,平时连操练都不做。

    周鉴凝神翻阅着淮安卫和大河卫的文册。

    淮安卫辖六个千户所,人马将近七千,超出一般卫所配置。

    但实际兵员只有三千三百人,负责守城的官兵有八百二百人,余者为屯田兵。

    吃空饷的现象每个地方都有,周鉴心知肚明,好在指挥使赵彪够坦诚,没有隐瞒。

    淮安卫所辖的军器局,每年造式样军器六千余件,包括弓、长枪、大刀、盾牌、鸟铳、佛朗机炮等冷热武器。

    军户屯田共计七万一千七百九十亩,俱在山阳、安东境内。

    年税粮一万零五百五十石。

    此外还拥有漕船二百二十三艘,年运漕粮七万石。

    大河卫辖八个千户所,人数近万人。

    实有军丁五千人,守城操练官兵1531人,岁造式样军器6400件。

    屯田九万六千九百亩,分布在山阳、安东、桃源、清河、沭阳境内,年税粮约一万五千石。

    大河卫拥有漕船三百三十六艘,年运漕粮十万余石。

    “难怪张云冲胖的那么离谱......”周鉴若有所思。

    一个大河卫,赶上两个标准卫了。

    淮安卫和大河卫直属南京中军都督府。

    下面不仅设有造船厂,军器局,教场及卫学等。

    辖区内有百姓,有田地,有贡赋,有学校,城隍庙、厉坛等配套的神庙及祭祀天地的场所。

    两卫虽然是军事机关,但在一定区域内行使行政管辖权。

    底子很好,就是兵太弱了......

    周鉴决定操练兵马。

    大明卫所七分屯种、三分城守。

    守城的兵称为操备官军,也叫战兵,拥有一定战斗力。

    不像屯田兵,可能一辈子都没摸几次兵器。

    不过这些兵......此次围剿韩山匪,两卫战兵的战斗力真不敢恭维。

    周鉴决定重新挑选。

    ........

    城南教场之上,旌旗猎猎,人声鼎沸。

    卫所兵们身穿青色鸳鸯战袄,排着长长的队伍,不时伸头望去。

    在教场点将台上,周鉴身着蟒袍而立,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列队的官兵。

    他的身边,是一众卫所指挥使、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等官。

    周鉴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口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本督知道,你们为了打赢韩山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现在,是时候论功行赏了!”